
科學家們在一項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最新研究中宣布,在中國和越南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木乃伊,其歷史可追溯至14,000年前。這一發現將已知的人類木乃伊製作歷史推前了數千年,並揭示了一種在潮濕氣候下通過「煙燻乾燥」來保存屍體的古老習俗。
研究證據與「煙燻乾燥」法
據The Telegraph該項研究分析了來自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等地11個考古遺址的54具史前人類遺骸。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遺骸呈現出獨特的蹲踞姿勢,骨骼上雖有燒灼痕跡,但與火葬的高溫焚燒不同。通過與其他樣本的比對分析,團隊得出結論,這些古代人類並非被火化,而是被放置在低溫火源上進行長時間的「煙燻乾燥」,從而達到去除水分、保存身體的目的。
潮濕氣候下的獨特習俗
這一發現之所以意義重大,是因為它挑戰了傳統上對木乃伊形成的認知。過去,無論是智利的欽博洛(Chinchorro)文化還是古埃及,其木乃伊製作都與極度乾燥的氣候密切相關。而此次在東南亞潮濕地區發現經過人為處理的木乃伊,證明了生活在這些地區的古老狩獵採集者,也已發展出複雜的屍體保存技術。類似的習俗至今仍在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的一些原住民社群中流傳。
一個「深植於人性」的願望
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洪曉純(Hsiao-chun Hung,音譯)博士表示,這項發現就像一場「偵探工作」,通過拼湊細小的線索最終證實了假說。她認為,這種跨越萬年的習俗反映了一種「深植於人性的東西」,即「希望我們所愛之人永不離開我們,而是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的永恆願望」,為冰冷的考古發現賦予了溫暖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