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應樺/中美關稅/商貿/零售】近年屢有健身及美容集團結業,涉及超長期預繳合約問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今日(19日)在電視節目表示,計劃今年第四季就規管預繳式消費展開公眾諮詢,研究方向包括設定消費年限及金額上限,但需平衡業界與消費者權益。面對零售餐飲結業潮,他呼籲業界創新轉型,並透露過去兩年半有1,300間企業落戶香港,顯示國際商貿信心未減。此外,香港正爭取加入RCEP,冀9月獲准展開工作組討論。
預繳消費規管擬設年限上限 第四季展開公眾諮詢
丘應樺指出,現行《商品說明條例》已禁止不良營商手法,由海關負責執法,但當局聽到市民聲音,將重新審視如何規管預繳式消費。他強調諮詢不會預設特定行業,但需平衡業界營商空間與消費者權益,認為若規管過嚴,或對業界造成負面影響。
當局曾於2019年進行類似諮詢,當時建議對3,000元以上消費設冷靜期。被問及會否因應現時經濟狀況調整金額門檻,丘應樺表示暫未定案。





籲業界創新應對結業潮
對於零售餐飲結業潮及商業樓宇空置率攀升,丘應樺呼籲業界轉型創新,吸引旅客及本地消費。他指,營商模式轉變與科技發展改變商舖需求,業主與租戶應協商租金調整,業主亦有困難,難以一刀切減租,但雙方可商討互惠方案。
他提到5月零售銷貨總值回升令人鼓舞,下半年將有足球賽事、演唱會等盛事,期望業界把握機會提升消費意欲。他舉例尖沙咀一間知名茶樓實行24小時營業,門外大排長龍;亦有珠寶店引入新概念,與Chiikawa聯乘結合,成功刺激消費意欲;海洋公園的6隻大熊貓,包括新生熊貓寶寶,亦成為吸引旅客的亮點。
兩年半內1300企業落戶香港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表示,過去兩年半,政府成功吸引1,300間內地及海外企業落戶香港,即使在中美貿易戰及地緣政治影響下,歐美企業來港數量仍有增長。今年上半年已有380間企業進駐,其中美國企業有113間,英國企業超過80間。
丘應樺指出,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加上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在貿易戰和地緣政治下,歐美國家對香港商貿仍有較大信心,會陸續來港投資。
他強調,5月本港進出口貿易按年及按月均錄得雙位數增長,勢頭良好,但下半年情況需視乎中美貿易談判進展,希望美國取消對港所有關稅。他提到,美國與香港的貿易量不大,關稅對香港整體影響有限,但若中美關稅問題未解決,可能影響香港的轉口貿易,因中國內地佔香港整體貿易50%。
為應對外部挑戰,政府計劃開拓多元市場,包括中亞、拉丁美洲及非洲等地。丘應樺表示,將整合經貿辦、投資推廣署及貿發局的資源,加強對外商貿推廣,現階段無意減少經貿辦海外辦事處。
爭取加入RCEP 冀9月獲准展開工作
關於香港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進展,丘應樺透露,RCEP聯合委員會將於9月開會,期望獲准成立工作組,向成員解釋香港加入的好處,加快前期工作。他坦言關稅戰對香港加入RCEP的影響難以估計,但會繼續努力爭取,目前美國與不同經濟體及國家仍在討論關稅措施,各國對關稅政策的考量不同,難以預測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