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租房太難了!」「他只是欠了幾個月房租,這還算運氣好的!」隨著紐約市長民主黨初選戰火升溫,華人社區成為兵家必爭的票倉。10日,市長候選人麥瑞(Zellnor Myrie)到訪法拉盛,舉辦聚焦住房議題的社區座談會,並分別與房客及小房東進行面對面交流。
座談現場氣氛熱烈,房東與房客輪番訴苦。幾坪大的辦公室內擠滿來自皇后區的華裔居民,不少人甚至自備小板凳,只為訴說心聲。
主打「百萬住房計劃」的麥瑞,此行重點在於推廣其可負擔住房政見。本報記者提問,針對其每年新建七萬套住宅、保留三十萬個現有單位的百萬住房計劃,將如何具體落實。
麥瑞回應指出,潛在的開發地點包括曼哈頓中城的空置建物,以及部分原為工業用途、現已轉作住宅用途的土地。他也傾向推動興建七層以下的中低密度住宅,以降低開發門檻,吸引中小型建商投入。他強調,市府將透過政策優惠與簡化行政流程等手段,創造有利條件,鼓勵開發商自行建屋,「而不是動用納稅人的錢」。
房客:「老人租房難、生活空間擁擠」
「衣食住行,住房又是最基本的。」在租客場次的座談會中,許多民眾大吐苦水。不少房客反映,法拉盛長者租房難。一名房東坦言:「不是我們不願意租給老人,而是風險太大了。萬一老人磕著、碰著,我們哪能承擔責任呢?」現場也有人直言:「老人一旦住進來,要讓他搬走就太難了,租給老人風險太大了。」
麥瑞回應表示,市府應積極推動更多長者住宅的建設,並加強對現有長者住戶的保障措施,例如加碼投入「長者租金凍結計畫」(SCRIE),協助長者穩定居住。
他同時指出,針對法拉盛家庭旅館與床位房的現象,政府不應再投入資金興建收容所,而應將資源用於興建永久性住宅。「我們不是缺乏同理心,而是需要更有效的解方。」
一名房客則抱怨生活中「受房東氣」的無奈:「有時候我買塊牛肉,房東都會不高興,說用太多水電;洗衣服也要被嘮叨。」
法拉盛勞工家庭協會會長萬延海建議,市府應成立由房客、小房東與開發商三方組成的住房專責小組(task force),共同參與政策討論,「讓每一方的聲音都能被聽見,大家坐下來好好談。」
他指出,市府也可以考慮適度放寬可負擔住房的單位尺寸,允許興建面積更小的住宅,以增加總體供應量。「現在的問題不是住得好不好,而是人有沒有地方住!只要大家都有房子住,問題自然就好解決了。」
現場亦有居民關注法拉盛長年未解的環境污染問題,指出從公園一路延伸至拉瓜地亞機場的河流污染嚴重,「我們住在旁邊,每天呼吸的都是有毒的空氣。」她強調,若不改善沿河地區工業設施密集、空氣與水質污染等問題,開發商和有錢人都很難真正進駐。
對此,麥瑞表示,他自小成長的社區也曾深受污染之苦,若當選市長,將推動透水鋪面、雨水花園等綠化基礎設施。他強調:「對任何污染河流的單位,我們都必須追責。」
房東:「欠租難解 制度失衡」
在房東場次中,眾多小房東情緒激動,批評政策偏袒房客,使他們在面對欠租與糾紛時束手無策。
一位來自臭氧公園(Ozone Park)的房東表示,自己曾遇到租客入住後拒絕付款,甚至揚言:「我就是不想付錢,法律就是保護我。你要告我也得拖上半年。」最終,據她所言,她支付對方2,000元現金與1,000元搬家費,才勉強將租客請走。
來自木邊(Woodside)的另一位房東感嘆:「這樣已經算很幸運了。有的房客欠租不搬,住了一整年!」
還有房東語氣激烈地說:「一碗麵十塊錢,你口袋沒錢就別點。不能一直住在別人家裡卻不付錢。私人財產是受憲法保障的!」
一名房東情緒激動地表示,「法院對房客客氣有加,逐條解釋法規,房客還笑嘻嘻的,好像贏了;而我們房東,卻什麼都得不到。」
對此,麥瑞坦言,小房東面臨的困境「確實不容易」。他表示,造成此類現象的原因之一,是房屋法庭的積案與行政程序混亂。他承諾,若當選市長,將優先清理疫情以來積壓的案件、增聘法官人力,並確保法規執行一致與透明,「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讓雙方都不被制度濫用的公平機制。」
他也指出,目前市府雖為房客提供免費法律援助,但對小房東卻無對等支持。他建議設立專責機構,為小房東提供法律協助與政策指導,「應該有一個電話或窗口,讓房東能夠說明自己的處境,而政府可以清楚告知下一步該怎麼做。」
此外,他也表示,未來可考慮在房屋法庭中設立獨立分支,專門處理小房東與政府住房券(voucher)相關案件,並建立調解機制。
據了解,麥瑞出生並成長於紐約市,其父母於50年前移民來美。他的政綱除住房政策外,亦涵蓋教育改革、推動全市免費課後班、提升語言協助服務,以及擴充社區警力等多項民生議題。
而此次的房屋座談,更充分反映出華人社區中,租房與住房、房東與房客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現象。

麥瑞到訪法拉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