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組織百里長征遊行 抗議特朗普政府驅逐移民|細說燊語

一行來自三藩市灣區北部的移民與社區支持者,於週末由 Vacaville 出發,徒步前往加州首府沙加緬度,全程約38英里。主辦是「北加州移民改革正義聯盟」(Northern California Coalition for Just Immigration Reform),一個聯合多縣社區組織的聯盟。參加者在途中輪流加入,有部份人行經 UC Davis 鄉郊地段時仍繼續步行,希望藉此喚起公眾對聯邦加強驅逐無證移民政策的關注。

二埠沙城資訊站

有參加者表示,即使明知自身身份未合法、隨時面對移民與海關執法人員拘捕風險,仍選擇上路。他們指出,這不僅是反對執政者政策,更是對制度長年未解的回應。有些參與者提到,他們在美國已生活多年、納稅工作,甚至擁有臨時保護身份(TPS),卻始終無法取得穩定身分,形容現行制度「不允許人合法,卻又不肯給路可走」。

這場遊行與抗議,恰好撞上洛杉磯市的聯合拘捕行動。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與聯邦多個部門合作,在當地展開大規模驅逐拘捕,引發社區恐慌。部分加州議員亦批評白宮未經州政府要求,就派遣國民兵支援拘捕,質疑是否越權干預地方治安運作。

社區法律界對此亦表達憂慮。有法律人士指出,移民在法院門外遭拘捕,已破壞司法系統的基本信任,亦違反程序正義。更有輿論指出,若政府一面高舉法治,一面卻在法律運作之中設下陷阱,那制度本身便失去道德說服力。

評論角度看,這場徒步抗議固然具象徵性,但其根本意義,是指出制度的盲點與執法的雙重標準。非法入境無可否認屬違法,但制度若未設途徑讓數以百萬計已根植美國社會的移工逐步合法化,只是一味強硬驅逐,不但違背現實,也與經濟、人道、社區穩定的需要相衝突。

最新民調指出,全國仍有過半數支持驅逐政策,顯示大部分國民未必同情抗議行動。然而,加州、特別是三藩市一帶的社區早已形成獨特的政治與文化取態,地方與聯邦的政策對立,正反映出美國在移民問題上的結構分裂。

從這角度看,徒步三十五哩,不是行為藝術,而是一種制度責問——問的不只是總統如何執法,更是整個美國社會,是否願意直面一個長年未解、拖而不決的現實:當一群人被容許留下、被需要工作、卻永遠無法成為國民,那這個制度到底為誰而設?

-曾維燊

圖: Coalition for Humane Immigrant Rights FBpage

 

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