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槍揮拳叫罵 社會對立何日緩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短短兩個月內兩次遭遇暗殺未遂,雖然特工及時發現,有驚無險,但整個競選過程中,叫罵、揮拳、鳴槍事件接二連三,凸顯美國社會對立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人傾向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特朗普日前在佛州西棕櫚灘的高爾夫球場打球時,一名手持AK-47步槍的男子在附近樹叢中埋伏,幸而特勤局人員及時發現並開槍阻止,疑犯迅速被捕。總統候選人,在短短兩個月內接連遇刺,是美國過去40多年極為來罕見。近幾年來,美國人必須定期適應大大小小的政治「新常態」。全國話語變得粗俗,黨派分歧加劇且變得更加根深蒂固,候選人行為標準也受到侵蝕。有評論認為,鑑於槍枝暴力在全美國盛行,此類攻擊或許是另一種不可避免的新常態。

事實上,已有部分選民傾向以暴力方式解決問題。去年底一項調查顯示,有23%美國人以糾錯機制未能發揮作用為由,認為動用暴力手段拯救國家可能是真正愛國者行徑,明顯比2021年上升8個百分點。早當特朗普在7月遇刺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進行的民調顯示,25%受訪者認為通過暴力手段達致政治目的是有理的,反映美國有部分民眾認為只要能讓國家重回正軌,即使用上暴力手段也並無不可,將暴力合理化。另據FBI的數據,自2016年以來,針對政治人物的威脅數量逐年成長。凸顯出當前美國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分裂與仇恨。

分析認為,美國社會政治暴力越發嚴重與民主、共和兩黨間的價值觀、信仰、意識形態日趨兩極化有密切關係,雙方對墮胎、移民、經濟和政府治理等問題的看法有很大分歧。再加上社會貧富日益懸殊,民主黨的支持者主要來自城市自由派精英和少數族裔,共和黨支持者則來自富豪、農村和鄉郊白人,令兩黨壁壘分明,尤其不願在墮胎和移民問題上妥協讓步,並妖魔化對手,逐步走向政治兩極化。

相比上次被流彈擦傷流血披面的震撼性畫面,特朗普今次危險程度大減。但社交媒體上陰謀論說法多多。有親特朗普的政治人物,發布未經證實的消息,稱一位「吹哨人」在向媒體揭露賀錦麗提前拿到辯論題目後車禍身亡,很快被證明為虛假信息;亦有人質疑這起事件是否可能是特朗普團隊「自導自演」的操作……無論是何種傳言,都激發了輿論中的猜疑與不信任,令社會氣氛空前緊張。在接下來的選戰中,隨著兩黨候選人競爭加劇,這起暗殺未遂事件將繼續發酵,無論大選結果如何,美國社會的撕裂已無法忽視,未來將如何修復裂痕,值得關注。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