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出首位共和黨州議員 華人選民真的「向右轉」了嗎?

鄭永佳

李修頓競選時與華人選民見面。

陳偉儀

2018年華人家長參加反特殊高中改革示威。

曲怡文(左二)參加華埠聯合民主黨活動。

二月初,布碌崙市議員43選區參選人陳偉儀向其他兩位民主黨競爭對手發出一封電郵,呼籲他們承諾如果輸掉民主黨初選也不要接受共和黨的背書或提名。「為個人政治前途做出的虛偽舉措將會對把南布碌崙社區拉離危險和極端的共和黨浪潮的集體努力帶來不可彌補的傷害。」信中說。

其他兩名民主黨參選人莊文怡和伍溢文都說這封信只是競選把戲,他們不屑理會,也不會為此做出什麼承諾。但這並未能消除陳偉儀對這個新劃出來的亞裔多數選區落入共和黨參選人手中的擔憂。共和黨的鄭永佳去年已經在南布碌崙贏得了州眾議員職位,「任何事都有可能。」陳偉儀說。

布碌崙市議員43選區包括賓臣墟和日落公園部分地區,亞裔佔到54%,其中很多是華人。這個區與鄭永佳代表的州眾議員49選區有部分重合,作為退伍軍人的政治素人鄭永佳去年以共和黨的身份參選,擊敗了代表該區超過30年的民主黨老將白彼得。

全國範圍內,從2000年以來在總統選舉中大多數亞裔選民一直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目前國會的三名華人議員均為民主黨。在紐約,鄭永佳之前唯一以共和黨身份當選的華人民選官員是2010年在亞裔多數區法拉盛20選區成為市議員的顧雅明。但那時所謂「紅潮」在紐約這個深藍城市中還聞所未聞,顧雅明當選不久即轉為民主黨籍,直到2021年因任期屆滿而卸任。

在近年來華人選民在投票中表現出向右轉跡象的大背景下,鄭永佳的當選引起了更多關注。藍紅兩個陣營的人都想搞明白,這到底代表之前一直傾向支持民主黨的華人社區的徹底改變,還是只不過是個特例。而今年的市議員選舉將為這個問題提供部分答案,今年全市51名在位市議員均面臨競選連任,而43選區是唯一一個沒有現任市議員的選區。

很多人,包括鄭永佳自己都承認,他的勝利中有運氣的因素。之前在曼哈頓華埠參選過兩次均未獲選的鄭永佳,去年的競選中在籌款和背書方面都遠遠落後於白彼得,因而似乎未被白彼得重視起來。「他沒把我當一回事。」鄭永佳說。「但他遺漏的是信息,他沒聽到民眾的聲音。」

華人選民政治開始活躍
鄭永佳的選區有58%的亞裔選民,他聽到的來自選民的聲音並非只局限於紐約。全國範圍內,從波士頓到三藩市,之前被認為是「沉默的少數族裔」的華人在反大麻合法化、允許變性學生在學校使用其自選性別的公廁等民主黨主推的政策方面發出了越來越大的聲音。但讓很多亞裔家長真正走上前台的是教育問題,在諸如反特殊高中改革、反取消考試錄取等運動中,很多華人家長的政治意識開始覺醒。比如三藩市的徐安,出生於北京的她是一名企業家,2021年之前從未參加過政治活動。但疫情期間因為看到網課令兒子學習受到影響,但三藩市教育委員會的一些委員卻忙著搞優質高中錄取改革等議題,徐安和很多華人家長一起加入到罷免教委的運動中,最終成功使三名進步派教育委員被罷免。很多家長緊接著又參與了罷免被認為姑息犯罪的三藩市地區檢察長Chesa Boudin的運動,去年六月罷免成功。

華人的不滿在總統選舉中已經得到體現,亞美法律援助處的調查顯示,2016年的總統選舉中,79%的亞裔投給民主黨的希拉里,17%投給了共和黨的特朗普,而2020年的選舉中,67%的亞裔投票給民主黨的拜登,30%投給了特朗普。

在紐約,鄭永佳去年競選時,人們已經因疫情中的犯罪和遊民問題對民主黨的一些政策產生了不滿,2021年市議會選舉,共和黨的席位增添兩席,去年的州長選舉中,共和黨候選人李修頓高舉公共安全大旗,僅輸給民主黨衛冕州長胡楚不到六個百分點,創下1994年以來兩黨候選人的最小差距。

在2018年反特殊高中改革中活躍起來的華人家長,這時候也已經開始頻繁出現在反社區建遊民所、建監獄和反無現金保釋等抗議中,他們還成立自己的權益組織、政治俱樂部,推出選民登記活動,為代表亞裔價值觀的候選人背書。2021年的市長選舉,共和黨候選人斯拉瓦(Curtis Sliwa)在全市範圍以40個百分點的差距敗北,但在一些華人集中選區卻贏得了大多數選票。這種趨勢在去年的州長選舉中得到繼續,在鄭永佳的選區,斯拉瓦和李修頓都得到了超過60%的選票。

在2018反特殊高中改革運動中走出來的家長凌飛如今已經是知名華人社區保守派維權者,在去年七月份的一篇微信公號文章中,凌飛就提前三個多月預言了鄭永佳的勝選。「我看到華人社區政治覺醒的過程,我知道已經是時候了,這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在鄭永佳辦公室任職的凌飛說。

更多鄭永佳參選?
一些民主黨官員看上去也關注到了這種變化,曾經在2012年於《哈芬頓郵報》上撰文呼籲特殊高中改革的劉醇逸,如今作為州參院紐約市教育委員會主席,已經成為特殊高中入學考試的守護者。曾為民主黨的市議員李凱健去年年底轉為共和黨,他代表的布碌崙選區有20%的亞裔,李凱健說亞裔選民認為民主黨人對公共安全不重視,更怕民主黨把紐約帶向社會主義。「從中國、北韓、危地馬拉、古巴這些國家來的人知道社會主義的可怕,它讓所有人一樣的窮。」李凱健說。

鄭永佳當選後,民主黨控制的州眾院曾考慮以住址不合要求為由將他踢出眾院,代表法拉盛的民主黨眾議員金兌錫對《紐約時報》說:「很多華人覺得這是要把一個民選上任的華人拿掉。」眾院最終放棄了這種努力。「他們知道如果他們趕走了鄭永佳,我們社區更多的鄭永佳會站起來參選。」曾赴州府奧本尼支持鄭永佳的紐約同源會會長黃友興說。

鄭永佳自己也在關注著是否會有更多像他這樣的人出來參選。「真正的考驗是今年,市議會選舉。」他說,如果共和黨可以拿下布碌崙43選區或者法拉盛20選區,「那就意味著變化已經徹底到來。」目前,43選區和20選區均有兩名共和黨參戰,使這兩個區將舉行共和黨初選,這在紐約市議員選舉中並不常見。

這些選區的民主黨參選人似乎也留意到了華裔選民的擔憂,他們均不願以「進步派」這個詞自稱。「我不是進步派,而是溫和派。進步派的一些理念我並不同意。」43選區的陳偉儀說。20選區衛冕市議員黃敏儀在解釋自己為何一開始就沒加入市議會進步小組時說,「我一開始就意識到我區內的選民的觀點與進步小組的立場可能不大吻合。」

並非共和黨鐵桿票倉
但這並不意味著華裔選民已經是共和黨的鐵桿票倉,全國範圍內,類似德州S.B.147和S.B.711這樣旨在限制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一些外國國籍人士擁有地產的共和黨主推的法案最近掀起了強烈的反對潮,特別是亞裔移民及其後代反對尤為激烈。德州參議院州務委員會最近就此舉行的公聽會上,很多發言者稱這些法案讓他們想起當年的排華法案。在紐約,曼哈頓華埠選區也是華人政治觀點多元化的一個證明。這裡的選民遭受過反亞裔暴力襲擊,也為市政府在社區建立遊民所和監獄而怒吼反對,但這個選區在至今的投票中沒有任何變紅的跡象。

這也使華埠市議員馬泰與其他華裔聚居選區的市議員有所不同,自2021年上任後,他一直高舉「進步派」大旗。「我還是贏得了曼哈頓下城亞裔選民的大多數選票。」馬泰說。「右派可能會利用人們的恐懼心裡拉票,但在曼哈頓下城我們並沒看到效果。」

華埠的人口結構與法拉盛、日落公園、賓臣墟等華人區的區別或許能解釋其中的原因,這裡的居民收入和住房擁有率在上述幾個地區最低,而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因而對社會服務和政府福利的需求也較大,而這些是民主黨主推的項目。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很多政界人士對華人選民選人不選黨的認知。「在南布碌崙,華人選民並沒有忠於哪個黨派,他們只給可以為他們提供服務的人投票。」去年在南布碌崙當選的州參議員曲怡文說。

作為民主黨,曲怡文也不願給自己貼上「進步派」的標籤,她說自己是移民,其價值觀不能用一個簡單的標籤來概括,而華人選民同樣如此,他們在經濟上不喜歡高稅收趨於保守,而很多低收入華人依靠社會福利生活,這又是民主黨支持的項目。「我希望任何一個黨派都不要認為華人的選票是理所應當,而忽視了我們的真正需要。」曲怡文說。

這種說法不同政治立場的人似乎都很認同。政治俱樂部亞潮盟創辦人朱雅婷就是其中之一,亞潮盟曾支持過不少共和黨參選人,朱雅婷目前在鄭永佳的辦公室任職,但她同時仍然是民主黨籍。朱雅婷說,其實華人社區的觀點一直以來並未改變,無論是關於優勝劣汰的原則還是公共安全,但華人選民現在對候選人在議題上的立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懂得如何利用手中的選票去爭取自己的利益。「我不認為是我們變了,是風動不是幡動。」

對於政治人物來說,這或許意味著更大的挑戰,無論是在競選時,還是當選以後。「華人選民今後是會向右還是向左?這取決於兩黨如何來爭取我們的選票。」凌飛說。

(本文與專注移民記者報道的Feet in 2 Worlds英文網站共同發表,英文版連結:https://fi2w.org/chinese-voters-in-new-york-tack-right-posing-a-challenge-for-both-parties/)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