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英文翻譯劉宇昆 「中文就是一種美國語言」

劉宇昆在論壇上講話。

長期以來科幻小說世界的話語權掌握在西方白人作家手中,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很多地區科幻小說的興起給這個文學門類的成規帶來挑戰。在少數族裔媒體服務機構(EMS)近日主辦的相關主題網上論壇中,《三體》的翻譯者、美國華裔作家劉宇昆說,他所做的工作就是打破科幻領域的既有界限。中文就是一種美國語言,美國從來就不應該是單一英語的國家,劉宇昆說。

這次論壇請來包括Stephen F. Austin州立大學英語及創意寫作副教授Ericka A. Hoagland,墨西哥作家Libia Brenda,美國首家非裔擁有科幻書店Isis Asare的創始人Sistah Scifi、印度作家Samit Basu和劉宇昆一起探討非白人寫作者給當今科幻世界帶來的新氣象。在中國出生的劉宇昆六歲雖父母移民美國,曾任電腦程序員和律師,如今專職從事科幻小說寫作和翻譯。他是第一位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兩項世界科幻小說大獎的華裔作家,也是將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翻譯、介紹到美國的第一人。

劉宇昆說,多數的科幻小說其實並無關科學,而是關於科技。技術其實是一種藝術,它是人類使自己的思維結構顯性化的一種嘗試,不了解人類的技術就無法了解人性。他所說的技術不只是機器,還包括人類的習慣、意識形態、哲學和人們講述自己故事的方式,資本主義本身就是一種技術。而他做的很多工作都是出於對技術模式唯一性的憂慮。

感覺自己文化被「封存」
劉宇昆說,他在世界各地參加活動,發現很多人特別是那些因為殖民歷史、性取消或文化親和力等問題被邊緣化的人群,都不認為「現代化」這種東西是屬於他們的,因為受到主流的排斥,也無法宣稱自己是現代化的發明者。劉宇昆說,他自己在美國讀書,以英語學習科學和政治。在用中文講述時,他必須用翻譯過來的語言去反應出別人的思維模式和經驗,這讓他感覺自己的文化只是被「封存」(preserved),也就是說它不再鮮活,不屬於現代化鮮活的一部分。「我們的現代化是一小部分人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整個世界。」劉宇昆說。

他說,科幻小說也是一樣,只有當你用某種方式講述某種故事時,才能被承認是科幻小說。「我們需要思考,為什麼一些故事被定義為神話或者傳說,而另一些就被定義為科幻。」劉宇昆說。「這些界限是人為設定的,用來維護關於科技如何使用以及什麼才是科技的某種觀點的正確性。」

劉宇昆說自己所做的工作其實是「朋克化」科幻小說,朋克不在乎現存的邊界,而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對現存的邊界進行重新定義。他對中國科幻作品的翻譯就是一種將傳統東方思維和哲學納入科幻體系的努力。劉宇昆說,他不喜歡「文學」和「多元化文學」或者「科幻」和「多元化科幻」這樣的說法,因為這種說法似乎是在說現存的概念就是正確答案,「與其這樣說,倒不如說我們現在看到的科幻只是科幻中的一種。」劉宇昆說。「所有的文化和聲音都應當被囊擴進來,講述一個正在發生的故事,我認為我自己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劉宇昆說,他的很多工作明確目標就是要改變現狀。當美國主流認為他只是華人不把他當回事時,他拒絕接受。「我拒絕被排除在外,如果人們腦子裡想的是排華法案那是他們的問題,我不會聽之任之。我堅持認為我就是代表美國聲音,我講的話就是美國人的話,我希望所有希望『朋克化』這個世界的人都這做。」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