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倒閉為什麼無關金融?

想了好久要不要講:因為無結論。會變成怎樣?不知道。為什麼?知道。

和雷曼事件不同,並不是金融系統的問題,卻是政治政策的連串後遺症之一。

美國矽谷銀行破產影響13日迅速蔓延,倒閉兩天後,美國監管機構12日宣布,關閉總部位於紐約的Signature Bank,這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大銀行倒閉事件。拜登以及美國政府「又不救又救」的說法,令市場更無所適從。13日,美股多家銀行股跌停盤後第二天又大反彈。矽谷銀行破產危機更讓多國「風聲鶴唳」,德國銀行監管機構下令關停矽谷銀行德國分行。

矽谷銀行之死也和美國金融政策有關,為應對新冠疫情,美聯儲動用零利率+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刺激經濟,流動性泛濫,個人、企業手裡多的錢都流向銀行。矽谷銀行在低利率時代做了當時以為合理的投資。引發嚴重通脹後,美聯儲轉向激進加息政策,部分收益穩定債券的價值開始下跌,並且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銀行試圖集資調整資產組合,結果弄巧成拙,披露的虧損信息卻引發儲戶恐慌。

9日,投資者和儲戶試圖從矽谷銀行提取的資金額達到420億美元,到接管銀行時現金結餘為負9.58億美元。矽谷銀行反應欠善、難以應對,只能面臨破產厄運。

美國實際上的脫鉤逆全球化政策,同樣成為過去一年反噬科技行業的源頭。科技制裁會令中國企業利益受損,但同時令美國企業遭受沉重打擊。矽谷銀行的主要客戶是美國矽谷的初創公司,是美國高科技行業以及員工之間的主要金融渠道。

在過去18個月裡,由於美國科技股股價顯著下行,裁員潮也在整個科技行業蔓延,科技行業、尤其是風頭火勢的幣圈反成為Signature 和 SilverGate 等銀行的一種負擔。

為什麼多多少少都要救?因為本來美國銀行購買國債是一種責任,如果盡責成為了負資產,雖然過程中有管理和投資策略不善的嫌疑,但始終並未作出不合理舉動。

會變成怎樣?不知道。因為美國可以繼續食鴉片、可以繼續印銀紙。但為什麼要會變成這樣?因為這是政治事件、而不是金融事件。

先想起俄烏衝突:「虛構敵人」到「構成敵人」。

因為加息?為了通脹?為了資源?為了戰爭?為了公義?為了抹黑?為了利益?為了美國?為了增長?為了刺激經濟?於是減息。

謊言和藉口可能卸責、但不能解決問題,但可以令小部分人得大利。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