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考試和升學擇業

最近社會討論中國歷史科問題,其實這類議題的討論,總是圍繞學習興趣、考試壓力等角度。筆者有多年前線教學和考評經驗,也談談自己的觀察和看法。

很多時候,人們總以為學生決定在高中選修甚麼科目,以及報考大學甚麼學系,是取決於興趣。升學就業輔導往往強調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我們古老的智慧也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注:知道怎樣學習的,不如喜歡學習的,喜歡學習的,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這是學習和教育的一個理想境界。然而,在事事講求效率功利的世代,決定選修文科、理科還是商科科目,乃至決定大學報考甚麼學系,興趣往往不是第一位的因素,對未來進一步升學和就業的考慮和估算,才是決定性的因素。高中的商科和經濟科,往往是最多學生選修的頭兩門學科,何以故?這是一個工商金融城市,選修的同學有種錯覺,以為這對將來升學就業有利,其實大學商科招生對高中商科並沒有特別偏好。

選科擇業的功利角度

另外,雖然近年理科學科似乎少了學生選修,但實際上選修理科科目的學生仍然多於選修中國歷史、歷史和地理等文科科目的學生。何以故?因為理科科目可以報考的大學學系數量,遠遠多於文科科目可以報考的大學學系!有人統計過,前者是後者的一倍以上。

高中選修理科的同學,可以報考大學的理科、工科、醫科、商科、社會科學和大部分文科學系。選修文科的,可以報考大學文科、商科和社會科學類學系,是不是少了許多?更何況,大學商科和社會科學類的學系似乎更為偏向招收理科同學,以其數理強則邏輯強之故。如此升學和對將來擇業影響的學科布局,高中同學的選修何以幾十年來都是重理輕文,就不是甚麼難以理解的事情了。對歷史和中國歷史充滿興趣,但高中和大學最終都選修了理科工科的同學,筆者見得多了!從升學和擇業的功利角度,他們都選修了理工科目,至於中國歷史,則保留作為自己的課外興趣愛好。用一個略為「蛋頭」(egg-headed)的講法,這是工具理性壓倒了價值理性。用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的觀點來說,這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徵!

何況,在講求創科的今日,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類學科更成顯學。誠然,新高中學制是容許學生選修物理加中史科,但這樣的組合在報考大學時顯得「唔湯唔水」。如果真的想增加學習中史的,最有效的莫過於從工具理性著手,例如報考公務員必須具有中史成績之類,雖是筆者玩笑話,但也是底層邏輯之所在。鄧飛 香港立法會議員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