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街症急須變革

香港牙科街症名額嚴重不足、私家牙科收費昂貴, 導致很多有牙患的退休長者求醫無門。目前受公帑資助的牙科服務可謂五花八門,有針對長者的綜合醫療券、外展服務、關愛基金等;針對領取綜緩人士、學童等都有不同類型的服務。可是,目前衛生署轄下的四十家牙科門診中心,只以照顧公務員及其家屬為首要,每月只會開放合共約四千個免費名額予大眾。

因此,經常有長者通宵輪候牙科街症。雖然衛生署早前宣布將位於香港、九龍及新界牙科街症服務的診所推行「初步登記」安排,以盡量避免出現求診人士通宵排隊的情況,但這種安排只是「換湯不換藥」,無助解決僧多粥少的問題。長者為了爭取名額有限的「初步登記」仍然要提早幾小時,甚至十幾小時到場輪候,輪候時間沒有因新安排而縮短。更甚的是,疫情期間牙科街症名額被削減,就以大埔王少清牙科診所為例,疫情前是四十二個名額,疫情後減一半至二十一個,至今仍未「復常」,遑論增加名額。

重塑服務需求計算基準

行政長官於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表示將檢討牙科服務,成立「牙科護理服務發展工作小組」檢視現行服務,並就加強服務範疇和模式向政府提供意見。民建聯也倡議制訂10年牙科政策發展藍圖,讓有需要的市民能夠獲得基本、適切及優質的公營牙科護理服務。我們提出三個重塑:重塑牙科服務需求計算基準,不應以過往的用量為基準計算未來需求;重塑公營牙科服務理念,應更加重視牙科疾病對健康的影響;重塑人口牙醫比例,應釐訂適合香港牙科醫護服務覆蓋率。我們建議增加牙醫人手,簡化海外牙科專才輪入機制,吸引人才加入公營牙醫;增設2000元長者牙科專項醫療券,免卻因為未能負擔牙科診金而放棄治療。

中長期而言,應增加牙科街症名額、組建流動牙科服務醫療團隊「落區」提供服務,並以把牙科服務納入常規公營醫療系統作為最終目標。

牙患和其他疾病一樣,預防勝於治療,普及全民護齒教育相當重要。我們倡議加強為安老院舍職員及護老者定期舉辦牙齒護理講座及工作坊,盡早識別長者的牙科護理及治療等需要。同時,成立地區牙科護理諮詢網絡,讓照顧者求助有門。針對兒童的牙齒護理,則應提升家長的護理常識,並延展學童牙科保健適用年齡至中三學童。當局應更積極接觸市民,定期分區舉辦護牙教育日,加強與私營牙醫及地區團體協作,透過他們舉辦不同的推廣及教育活動,並派送包括牙線、牙膏等牙齒護理教學體驗包,讓市民透過實際應用理解每日簡易護牙的好處及重要性。陳克勤 香港民建聯立法會議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