謳歌萬物之靈 慶賀人生美好

中國的農曆初七為「人日」,顧名思義也就是人類本身的日子。人為萬物之靈,然而現代人在忙碌的一年之後,是否曾經停下來想人的生存意義是甚麼?近年來由於醫學的發達,以及社會福利的進步,人的壽命日漸增長,然而人的心理衛生是否同樣能與時俱進,恐怕難以見得。

疫情爆發三年來,老人「悶」出病來,已不是唯獨亞裔特別多。光是美國疫情期間就增加百分之二十五的精神衛生病例,如果計算心理面臨的增加的壓力更高達四成,再加上心理衛生醫生的缺乏,使得患者更難及時就醫,更容易產生意外。

加州近期三件重大的槍擊案,從去年五月六十八歲的槍嫌周文偉在現場被制伏逮捕;蒙市舞廳農曆除夕槍手七十二歲的陳胡燦;大年初二血洗灣區兩處農場六十六歲槍嫌趙春利(音譯),令人感嘆死難者的無辜,也凸顯精神衛生的重要性。

前述槍擊涉案的只有三人,但可能使他們不斷惡化的孤立和心理健康狀態,卻是一些年長的亞洲移民的共同點,他們可能在家鄉經歷過動亂,並經歷過在外國移民社會的種種不平的心路歷程。使得主流更加有意去探討其中的原由。

移民到美國都擔負著壓力,尤其是男性傳統角色被認為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立志出鄉關」都賦予男性成功的壓力,好像未能衣錦榮歸就有辱先祖。事實上離鄉背井本就需要勇氣與決心,移民到一個語言、文化完全陌生的地方,所處的條件已屬劣勢;加上美國社會有許多規定與潛規則,甚至是歧視,還要與當地不同人種競爭,想要出人頭地可說是相當不容易。然而許多亞裔人士,在一個亞裔並非總是體面的社會,這些心酸與委屈常常只有自己往肚子\xf9塈]。

當老年人尤其是亞裔耆老失去工作或退休時,這會帶來艱難的轉變,尤其是對於那些一生都在努力工作的男性來說,他們恐難以面對沒有工作之後的生活來過下半輩子。加上社區針對亞裔老人的休閒場所較少,使得亞裔耆老的精神健康更令人關心。

亞裔美國人倡導組織,二十四日發布線上訊息寄語亞裔人士說:「當你有痛苦、恐懼、憤怒、想要與他人斷絕關係的衝動時,要知道,你並不孤單」。雖然華人有許多傳統假期,但也容易有「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時刻,更容易有落寞的孤獨感。

這就是為甚麼人際關係網絡有益於心理衛生。即使平日沒有病,政府衛生單位也會鼓勵耆老到老人中心用餐或交誼,一方面成為健全的網絡,平日相互問候,如果有老人家突然缺席也可以及時通報,減少諱疾忌醫耽誤最佳就醫時刻。

如何增進耆老的福祉,我們社會對耆老的關懷是否足夠?在這個「人日」更值得反思。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