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援烏克蘭是「打卡」、表忠?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以下細談巴基斯坦。去年,2022年3月,已經做了三年多的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訪問莫斯科,成為二十多年來首位訪問俄羅斯的巴基斯坦領導人。伊姆蘭·汗是牛津大學畢業生。他3月訪俄,4月就被搞到下台。外媒,例如德國之音批評他借訪俄煽動國內反美民意,藉以擴大自己的支持度。不管伊姆蘭·汗是出於甚麼原因訪俄,有兩個觀察;首先,巴基斯坦存在反美民意;其次,美國在巴基斯坦暗地裡有很深的介入,要誰下台,誰會被暗殺,可以有很多操作空間;畢竟巴基斯坦政府不夠強大,國內也有很多恐怖份子。總之,小國想擺脫美國的拑制,一點也不容易。

去年是巴勒斯坦很困難的一年,別說疫情了,就在伊姆蘭·汗被搞到下台之後的6月至8月底,巴基斯坦遭遇世紀洪災–這說法一點也不誇張,當時有以千計的人遇難,三份一國土不只是被淹浸,是被特大的泥石流沖刷,很多房屋被推倒。有視頻反映,有一座飯店於15秒內便被沖垮。那場特大的天災將巴基斯坦幾乎推回到十多年前,某些發展成果被打回原型。所以,今年1月巴基斯坦在軍援烏克蘭一事上要「打卡」、報到,可能跟援助有關。因為同一時間,1月9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會向巴基斯坦提供5億歐元經濟援助,特別用於洪災後的重建工作。

巴基斯坦和柬埔寨在軍援烏克蘭上要簽到、打卡,是不是南亞和東南亞在立場上有重大轉變呢?我的解讀是,對於沒有能力掌握自己命運的小國,本身就不會存在單一立場。他要在大國之間找平衡點,從而爭取援助。乘熱議軍援烏克蘭一事,有人翻出舊聞,原來巴基斯坦在俄烏開戰初期已軍援過幾萬發炮彈。所以,俄羅斯說是以一敵50多個國家的軍火,應該是事實。

再立體一點地去看2022年的巴基斯坦:4月前總理下台,8月發生世紀洪災;10月,聯合國有譴責俄羅斯併吞烏克蘭的決議案,當時有143國贊成、5國反對、35國棄權,巴基斯坦投了棄權票。至去年年底,12月,巴基斯坦石油部長表示,俄羅斯已同意以折扣價向巴基斯坦出售原油、汽油及柴油。天然氣要等俄羅斯增產後才有貨,歡迎巴基斯坦談2025年及2026年的長合約。甚至可以談談架設天然氣管線連接巴基斯坦的計劃。之後,就是現時1月的軍援烏克蘭百多箱彈藥,以及5億歐元的重建援助。

上面就是立體的真實世界。任何將其中一點、一面獨立開來,無限量放大,都未必是立體而多層次的真實世界。

文章結束前做總結:巴基斯坦和柬埔寨的軍援烏克蘭被視為是不尋常的轉向,這說法未必無理。然而,這個所謂轉向,其實是很平常的小國的生存困境;就是大國壓下來,怎也要應酬一下。不過,世界並不是幾十年前的重複;英、美、歐作為霸權的壓力,大不如前是事實。在立體的巴基斯坦國度,中、俄、英、美、歐各展其能,各施各法。結果,哪國的影響力和拉力會大一些,要看多方面的因素,也需要個別而論。

我想強調,將巴基斯坦和柬埔寨的一個行為,詮釋為是反俄或親俄的訊號,本身是偽命題,錯誤的假設。本質上,小國沒有堅持任何一種單一立場的能力。打個比喻,將來台海如有一戰,小國的立場可以有多堅實,要看當時中國在該國的實力,以及外部英、美、歐的壓力可以「有多強」,以及「原來已不那麼強」。說到底,一切靠實力和操作,以及手上的牌夠不夠多。而相對地,英、美、歐已逐漸失去道德高地,也是事實。

總之,國際政治是永遠進行式;就算已看通了大致的方向和趨勢,過程仍然會有很多變數,必須緊扣具體事實去進行分析。這也是為何時評可以長做長有的原因。(2之2,全文完)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