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車禍衝擊25個家庭 警校464班猶待未歸學員

一部休旅車逆向撞入正在培訓中的警校學生隊伍後,從幾乎全毀的車輛中可以想見,受撞擊的學生的慘況。洛杉磯時報

406班學員們在警校體育館中,接受擒拿術的訓練。洛杉磯時報

「1、2、1、2、1、2、3、4…」一大清早,洛縣警校的校園中,持續傳來了年輕學子們嘹亮的答數聲,在每個堅定的步伐中,迎接一天的開始,但是等到晨練結束,準備列隊時,現場的人會驚訝於隊伍的缺員,因為在464這班,在那場嚴重的車禍中,共有25名學生受傷,至今還有九個空位,這個班級的規模比三週前要小了很多。如果、如果、如果…,無數個「如果」,讓這場悲劇至今仍鏡映在許多人的心裡!

這場車禍導致三名新生至今仍在醫院接受治療,一個處於昏迷狀態;另一個剛剛醒來,其他六人正在家中康復,其餘學員本週返回了警校和區域服務中心。

案發後,校方對新生的訓練課程安排,就隨即進行了調整,主要是要撫慰這些當場看到同學們如保齡球般被撞倒,當場血肉橫飛的衝擊。包括離任的洛杉磯縣警察局長和學員,都希望新生們的生活重回正軌。

含悲銜憤受訓

為此,新生們勇敢的在操場上操練,他們的心態是「嘿,我這樣做是為了我在醫院的新兵同事,是為了那些不會來這裡或可能無法通過這門課程的新生同學。」在警察部門工作了26年,目前是學校教官約翰·海恩斯(John Haynes)對記者這樣說。他是校方有關「力量訓練」部門的負責人,他坦言:「看到學生們含悲銜憤的接受訓練,那真是令人動容」。

車禍中首當其衝的464班,在今年開訓時,共有新生76人;他們是由剛畢業的大學畢業生、也有退伍軍人,更有14名是來自海軍陸戰隊;還有其他人從事警察工作當成畢生職志,因此而轉換跑道的學員所組成。

為了確保他們日後能夠勝任,學員們接受了能力傾向、身體敏捷性和心理測試。調查人員梳理了他們的生活,甚至在家訪中還採訪了鄰居、家庭成員以及以前的老師和主管,只有全部項目都通過,他們才有資格進入警校。全班76名學員,不分男女,將在這裡度過22週,畢業才會被分發至分局或派出所開始他們的執法職業生涯。

「他們必須先學習如何作為一個整體一起工作,然後才能學習其他任何東西。」身為學員長的帕特·麥克唐納(Pat Macdonald),他是培訓部門的負責人。他強調,「因為在這個行業裡,你一直都在依靠你夥伴」。

從今年九月開訓,464班在學院學習八週後,11月16日的上午,新生們正在以跑步方式,拉開了四英里的耐力訓練時,全班的培訓卻遭到嚴重考驗。

休旅車衝進人群

早上6點30分左右,身著綠色短褲和白色T恤的學員們在六名教官和兩輛黑白無線電車的陪同下,邁著整齊的步伐列隊奔跑。才跑了一英里,這時排在前面的人發現一輛休旅車逆向而來,並且直接衝進人群之中。

到今天,在全案初始衝擊過去之後,眼前最重要的就是其他學生們的心理輔導;因此,全班都接受心理諮商,並在感恩節休假一周。假期結束經校方重新評估後,新生們於週一返回學校,繼續學程。麥克唐納說:「他們的夢想是成為警察,所以他們都想回來」。

首席講師羅伯特·梅森(Robert Mason)說,校方正在讓學員們重新投入其中,但這將是緩慢的過程。因為在與該課程的新生交談時,學生們都反應,他們不希望培訓有所改變。校方也想要透過培訓讓學員們不去想那件事,雖然知道它仍然存在也永遠不會消失,但是回到原先該有的軌跡絕對有幫助。

上週一上午,464班的學生們回到學校,受到掌聲和氣球的歡迎。其他班級的同學們一起到場。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警察局上傳了一段視頻,展示了當地警校學生完成剩餘三英里的STARS新生跑步訓練,以紀念464班級。

眼神中仍感到「崩潰」

週二,學員們進行了第一次體能訓練。當時還可以從幾個人的眼神中感到「崩潰」這個字還在他們的腦海中。包括編隊中的空位,車禍後曾作為學員和家人聚會場所的體育館,甚至看台上的兩名新生他們旁邊的拐杖。還有一位演講者過來表示支持,還有一位警察也來向學生們現身說法,因為他的兒子在另一場事故中,同樣被逆向行駛的司機撞死了。

「注意!統統有,隊伍成兩列,跑步走!」防守戰術指導員阿林·大衛迪安,對著學員們下達口令。

週三,當東方才現出魚肚白,65名新生就已經集合在學院體育館內的綠色墊子上。他們穿著灰色運動衫,前後都印著他們的姓氏,他們整齊列隊,而在他們面前的是,全校師生一起準備的一個黃色的標牌,上面寫著「歡迎來!464班」。

晨練的跑步只是熱身,今天的課程是,上午復習防身術,車禍造成了課程些許延宕,原先預定進行的測試推遲,教官們希望確保新生都做好準備。

週三開始,新生們似乎可以更專注於手頭的任務。他們抓住腰帶,腰帶上掛著手銬、警棍和槍支。他們的教官進行了武器檢查,以確保槍支和彈匣在上課前沒有彈藥,沒有人出錯。

穿著綠色戰術褲的戴維安帶領他們練習逮捕嫌疑人的技巧。學員們在他們的伙伴身上練習。有時他們會互相微笑或豎起大拇指。訓練結束時,許多人已經重生信心面對未來。洛杉磯訊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