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科企一級市場估值受創

一級市場上的二級交易已成為衡量投資者偏好的指標。隨著美股科技股今年的大跌,科技初創類企業在一級市場,即私募股權市場中的估值也遭重創。

在科技企業上市前,股份通常會在創始人、員工和機構間進行二級交易。這些交易使企業的現有股份持有人在其上市前套現,意向買家可以對企業進行新投資或增持現有持股。一級市場上企業的估值調整通常較慢,因為一級市場流動性不及二級市場,即公開交易市場,對企業持股的交易頻率也因而較低,現有持股者通常也更不願意接受較低的價格,因為這意味著虧本出售以及減記其剩餘股票的價值。

此前,在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於2021年11月開始拋售後,許多科技初創企業數月來仍一直保持著較高估值。然而,隨著風險投資公司和對沖基金不得不開始減倉以彌補二級市場的損失,初創企業在一級市場上的估值也遭到打擊。參與交易的人士表示,眼下,初創企業早期融資的估值折價大體上從30%至40%不等,最高的折價高達80%。而由於股市疲軟,許多企業擱置了上市計劃,因而一級市場上的二級交易已成為衡量投資者偏好的指標。

二級交易參與商Ion Pacific的聯合創始人哈威爾(Itamar HarEven)表示,在多年資金籌集過熱後,估值下降在預期之中。那些此前估值特別高,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企業「是真正在二級交易中受到打擊的企業」。

MCM Partners首席執行官瓦倫蘇艾拉(Adrian Valenzuela)也表示,那些此前不惜一切代價野蠻生長的成長型初創企業,或沒有取得獨特優勢或規模效應的企業正在受到懲罰。一些大型資管機構也顯著調低了對科技企業在一級市場上的估值。2021年9月至今年6月,普信金融旗下的一隻基金將其持有的Stripe股票的估值下調了一半以上。富達投資旗下的一隻基金今年7月對其持有的Instacart Inc.股票的估值也比2021年10月調低了55%。不過在估值大幅折價後,一些投資者已開始押注估值反彈。如即買即付企業Klarna在7月以67億美元估值向投資者尋求新一輪融資,遠低於去年估值,但到9月和10月,該企業在二級交易的估值反彈至90億,增幅34%。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