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兵為稚嫩繳學費 美國隊止步十六強

1:3輸給荷蘭,年輕的美國隊結束了他們的卡塔爾之旅。最近3次參加世界盃均止步16強,分別是2010年、2014年、2022年世界盃。上一次闖進世界盃八強得追溯至2002年世界盃。接下來美國隊將展開全新的,更值得期待的周期。2026年,他們將以東道主身分力爭更大的突破。

手握58%控球率和17次射門,結果只打進一個運氣球,反倒被對手簡單到極致的傳中找空位連下三城。世界盃首場十六強賽,是出不折不扣的「老叟戲頑童」。出局的美國,看似有著更勁爆的身體素質和求戰慾,卻在荷蘭的見招拆招下,始終無法形成關鍵威脅,鬆散的防守站位稀\xf9婼k塗地連續被洞穿。雖然戰鬥意志可嘉,但球權分配上的粗放,與關鍵位置人選的缺失,注定了美國這支年輕的隊伍,必須先從交學費開始。

上半場的荷蘭仍然延續了小組賽階段的姿態,大量回傳和橫傳之外,每次死球都磨蹭半天,目標就是消耗對手的沖勁和銳氣。而針對美國小組賽邊路狂飆疾進的壓迫打法,橙軍索性讓出中場爭奪,囤重兵組成兩條防線,尤其在肋部至少保持兩人同時防突防傳。於是,控球率始終在六成上下的美國,看似積極持球進攻,但只要接近禁區,要麼被斷,要麼被逼到威脅較小的外線,無法形成邊中連線。

荷蘭戰術效率可觀

進攻端被鐵桶陣高度針對,防守端美國則在盯人和看球間搖擺不定。荷蘭通常只靠兩個邊翼衛和雙前鋒拉開場地寬度,反擊投入人員並不多,但效率著實可觀。無論是德佩中路搶點先拔頭籌,還是布林德易邊前再補一刀,鄧弗里斯起腳傳中瞬間,美國禁區人員不少,但站位卻著實形同虛設,都把接應人員漏了個乾淨。這暴露出球隊缺乏後腰保護防線的習慣。

兩球落後易邊,美國翻盤空前困難,效率問題仍然無解。久攻不下之際,美國主教練貝哈爾特作出了全場最有效的一次換人,在土耳其聯賽場均進球率高達0.75球的高中鋒賴特,換下了幾乎隱身的中鋒費雷拉。有了支點的美國隊頓時開始在對方禁區興風作浪。而普利希奇難得一見地來到右路活動,便製造了賴特那個極其寫意的進球——雖然運氣成分不少,但這恰恰是對換了思維的美國隊的犒賞。

美國中場問題突出

中鋒問題解決後,美國缺乏一位稱職中場發牌員的問題更加突兀。在對方高大後衛基本站定的情況下,美國幾乎爭不下禁區內的第一點,而在周邊對抗五五開的情況下,美國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球權的反復爭奪上,幾乎沒人能稍微控住皮球,繼續組織二輪攻勢。當布林德在無壓迫情況下,瞄準後點多次要球的鄧弗里斯傳中時,美國防線漏人比前兩個失球時更乾淨。

在荷蘭有意降速、讓出空間的防反思維下,一頭紮進對方口袋陣的美國只能歸咎於經驗太差。畢竟,貝哈爾特只帶了耶德林一名參加了2014世界盃的老兵,後者也只是尾聲才替補上場。全隊職業比賽經驗累加,恐怕都不及荷蘭隊主教練一人。無畏的衝勁,固然能讓他們面對威爾士和伊朗不落下風,但面對戰術紀律更嚴明、篤信結果的荷蘭面前,還是太嫩。

當然,比起業已在小組賽就出局的下屆另兩支東道主,美國此次練兵可謂收穫頗豐,無論下一任舵手是誰,如何讓最有威脅的普利希奇更多出現在最該出現的位置,以及減少持球人過於即興和執著的低效單打,都迫在眉睫。本報訊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