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施政報告》政策推動環保工業發展

黃展瑋 朱兆麟 香港

剛出台的《施政報告》,焦點落在招商引才措施,亦在提升政府效率、增加土地及公營房屋供應提出了積極的措施;但外界期望的環保產業方面,顯然未能令業界及環保人士感到「開新篇」。新一份《施政報告》一如以往,提出了發展綠色科技、打造智慧城市,卻未有對環保工業提出具體支援,特別是早前本地紙包飲品盒回收廠房租約到期,科技園因有違其「再工業化」方向而不續租,已引起外界批評政府對環保產業欠持續支援。其實《施政報告》一些已提出的措施,若能加以優化善用,絕對可以組成環保工業的新發展藍圖。

邀日企到港 引進技術

港府近年推動綠色經濟轉型,涉及到發電、環保、運輸、建築、廢物處理、再生能源等各項目環環相扣,當中回收產業是配合推動全民減廢及分類回收,從源頭減廢,推動本地社會整體的可持續發展要一環,但單靠提供個別數次撥款資助、用地,未足以扶持其健康持續發展。《施政報告》既然提出配合港深創科園由二○二四年起提供的創科土地和空間,促進科技產業發展,港府亦應從港深創科園這類受政府資助的法定機構,劃出指定用地,供本地環保工業持續使用。

很多具有轉廢為能操作能力的機構所擁有寶貴回收之經驗,均獲如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及其他國際組織邀請交流;港府未來亦應推行相關的認證和度身訂做政策,吸引外地具技術的環保工業。日本近年致力推動鋰、鎳、鈷等金屬再造技術,東京奧運獎牌正是採用回收金屬鑄造;日本政府更推動增加從廢棄電子產品回收金屬的目標,至二○三○年達到目前的一倍,包括把提煉回收的金屬用於製作電動車、再生能源發電裝置。

有香港智庫組織去年九月發表的人才報告指出,本地大學畢業生訓練與行業需求錯配,令本地缺乏提升環保工業在內的工業技術所需人才;香港工業總會去年調查也顯示,工業人才短缺是廠商升級轉型時面對的最大挑戰,當中包括回收及環保工業。香港若能邀請日本這類具技術和經驗的企業到港發展,可把有關技術引進香港,更有助培訓本地人才,大大提升香港的回收產業發展。

《施政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招商引才措施,當中包括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專責引進內地和海外的重點企業、成立「人才服務窗口」專責制訂並統籌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期望政府亦可透過這些措施,吸納更多回收及環保企業,以及招攬所需的專才,提升本地環保產業發展的質和量。《施政報告》提出支援專上教育和推廣職業專才教育,日後也要推出適合環保產業在職人士修讀的技術課程,令其學成後能配合業內發展需要,加快本地綠色工業的發展,可配合《施政報告》中推動全民減廢和分類回收的計劃、達致二○三五年「零廢堆填」的宏大目標。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