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日本創最低控球率贏球紀錄

圖為日本隊球員谷口彰悟(右)封堵西班牙隊球員射門。中新社

日本2:1逆轉戰勝西班牙以E組頭名身分出線。令人驚訝的是,歷來講究傳控足球的日本在本場比賽的控球率只有可憐的16%,但他們卻戰勝了實力強大的西班牙。

日本與西班牙整體實力存在一些差距,整場比賽都是由西班牙人掌控。根據FIFA技術統計,日西射門比6-13,射正3-5,控球率16%-74%(另外10%雙方均不可控)。

控球率16%?很難想像這是日本踢的比賽,因為日本向來踢傳控足球。但面對「鼻祖」西班牙,日本的技術優勢蕩然無存。但相對於無謂傳遞、倒腳,日本踢得更簡單、更直接、更粗暴、更有效,射正3次進球2個就說明了一切。

16%的控球率,這是自1966年以來,獲得世界盃比賽勝利的球隊中控球率最低的紀錄。超低控球率又如何?照樣贏前世界盃冠軍!

E組第三輪比賽,可能是世界盃開賽至今,最有戲劇性的一個夜晚:日本2:1逆轉西班牙,德國4:2擊敗哥斯達黎加。

翻盤、反轉、再反轉、冷門、搏命、爭議……足球運動中,諸多精彩的元素,包含在這2場比賽中。日本戰勝西班牙一役,「爭議」成為關鍵字:日本的第2個進球,皮球是否已經出了底線?

第51分鐘,日本發動進攻,堂安律的射門打到後點。替補出場的三笘薰奮力將球救回,門前包抄的田中碧搶射破門。邊裁舉旗,示意皮球整體已經出了底線。不過,VAR介入,主裁與視頻助理裁判長時間溝通。最終,主裁確認皮球沒有出底線,日本的進球有效。

甚麼樣的情況下,才算「皮球出界」?這涉及到一個概念:投影。皮球的整體投影,只有完全不在邊線/底線,才算是出界。如果有一部分投影,哪怕是1毫米,仍在邊線/底線(含劃線)內,都不算出界。

現代足球的高科技,譬如VAR、比賽用球安裝的晶片(感應器),都發揮關鍵作用,減少甚至杜絕冤案、懸案的發生。再看看三笘薰的這次傳球,從垂直俯視角度,皮球的投影有極小一部分在底線上,可能不到1厘米,就是這1厘米,意味著沒有出界。

阿根廷的《奧萊報》,用簡單的原理描述:乍一看,皮球似乎除了底線;不過,當你站在垂直視角重新觀察時,會發現這是好球。

放在10多年前,日本的這個進球,很可能就這樣被判定為無效。可以假設,日本這個進球無效,最終的比分是1:1的話,E組的形勢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西班牙5分奪頭名,十六強賽碰克羅地亞;德國4分1個淨勝球,以小組第2的身分出線;日本4分0個淨勝球,小組賽出局——3支球隊的命運都將改變!

2010年世界盃十六強賽,英格蘭VS德國。林柏特的勁射擊中橫樑下沿,彈地而出。皮球明顯越過門線,但裁判認為沒有進球發生。這次冤案,促成了VAR、門線技術的運用。12年之後,德國足球還債了。公平、公正的高科技技術,糾正肉眼的錯誤,將德國送回家。

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