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電影導演王正方 談從電機博士到拍片的故事

王正方「從電機到電影的越界創作者。」 在線截圖

美國人文磚暨美華人文學會,11月26 日舉辦美華文藝季秋季人文在線講座(4) ,本期主題「從電機到電影的越界創作者」與王正方有約,聽聽他和那個時代的故事。本次講座獲得近500人在線追蹤。

王正方,出生於1938年湖南長沙,畢業於台大電機系,在美國賓州大學取得電機博士學位,擔任過IBM工程師及大學教授。曾為80年代美國獨立電影的重要導演之一。1986年拍攝電影《北京故事》,轟動全球,這是一部探討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經典作品。

王正方表示,「從小在北平長大,小學時期隨父母來台灣。父親曾任台灣《國語日報》副社長,在台灣推行國語。他先後就讀國語實小、建國中學和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後留學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獲電機工程學博士。畢業後曾任IBM工程師、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工程系副教授等職。」

他表示,從1983年演出香港新浪潮電影「半邊人」(Ah Ying ) 獲第三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他在片中首度擔任劇情長片男主角,並獲提名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編劇,從此改變了他和劇中女主角的人生道路。此片當時被台灣列為禁片,睽違40年後,今年他終於在台北電影節隨片登台。另一部電影,在1986 年編劇、導演、演出的「北京故事」(A Great Wall) 在美國院線上映後,頗受美國民眾及美國華人喜愛。這是第一部溫馨可愛,由華人編劇導演有關中國文化社會習俗的故事片,也反應美籍華人在美生活的故事,由於這部電影的成功,他也因此受邀參加了第59 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在講座的提問環節,與會者問起為何一位美國名校出身的理工科專業人員要轉行拍電影。王正方回答說,「全因自己喜歡。年輕時父母希望他學理工,因為這是技術飯碗,但因為對文學的喜歡,最終他還是在45歲之後跑去拍電影,也因為有過理工科的訓練,他拍攝電影從沒超出過預算,也沒有超過時間,說多久拍完就多久拍完。他說,這20年是他生命中的一個大轉折,從賓州大學的電機博士轉行到電影行業,一切都從零開始,從演員、編劇,到燈光助理、攝影助理都幹過,最後做了一名導演。」他表示,科學與藝術都是一回事,兩者都要有基本的訓練,要達到另一個境界時,靠的就是創造力,才有辦法完成突破。本報記者陸新洛杉磯報道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