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最近的抗爭和負面新聞 平靜堅守原則

(國凱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相信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看到中國一些民眾抗爭的新聞和片段。這些抗爭行動甚至已經有聯合起來的跡象,有人把它叫做「白紙革命」。這一連串事件,當然會讓人引起很多的聯想,包括想起2019年香港的黑暴、1989年的風波、美國策動的各種顏色革命等等。短短幾天,在外國的媒體渲染之中,中國仿佛好像已經變得非常混亂和不穩定。

可以跟各位朋友分享的是,我身處在中國內地,幸運的是身邊一切仍然穩定,主管感覺整體政治氣氛也沒有特別緊張的感覺。當然,我能夠接觸的只是一小部分,不排除有一些地方已經很緊張,但可以肯定的說,大部分地方生活仍然如常。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在這一刻,即是2022年11月28日的時候,對中國內地這一波抗爭的看法。

我的看法,就是我們暫時還不需要有什麼看法。我這樣說,有些聽眾朋友可能會覺得失望,也或者會覺得既然沒有看法,就不需要做節目講。但我又覺得,提醒大家不要過早做判斷,尤其是不要輕舉妄動,發表一些以後可能自己會後悔的評論或者看法,也是一個時事評論員重要的工作。

如同我們記憶猶新的香港2019年黑暴一樣,現在關於中國的防疫工作又出現很多不知道是真還是假的消息,包括一些所謂「次生災害」,究竟真相如何,是不是真的因為過度防疫直接導致這些悲劇產生,我們仍然是不清楚的。

更麻煩的是,消息往往不是真與假那麼黑白分明的,而往往是九真一假,在大部分事實的基礎上摻入一絲謊言,這種消息才是傷害性最強,而又最難講清楚,即所謂闢謠的。因為同情被害者是人的本性,所以只要有人受到傷害這件事是真的,大家的情緒就容易被挑動,對於這個人為什麼受傷,大家就很容易形成先入為主的印象。

但受傷的原因往往是複雜的,就好像一個人工作的時候猝死,究竟原因是工作量過大過勞死,還是因為本身患有隱疾,還是可能例如吃了有毒的食物?真相可能是每種原因都有一點。我們可以選擇一個點來放大,例如說是無良雇主經常要求這個人加班,這種導向很容易挑動人的情緒,即是所謂的帶節奏。

帶節奏是網路辭彙,指故意煽動群眾的跟風。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性最容易控制的部分是情緒。包括認知在內的,信念、理想、理性、思維、邏輯、興趣、動機、需要等方面,都很難被人控制,唯有情緒最容易被人控制。所以帶節奏的言論,具有明顯的情緒化特點。

如果一個言論,一個觀點,帶有明顯的情緒化特性,那麼這就是明顯的帶節奏。當你讀了某人的觀點、言論,讓你感到怒不可遏,甚至產生了這個世界太黑暗的想法,這就是在明顯的帶節奏。

為了不要被帶節奏,我希望海內外的華人都可以達成一個共識,就是中國政治和社會的穩定,在當下是最需要被堅持的大原則。中國政府防疫政策的成敗得失,以後自然會有人總結分析和評價,但在今天的當下,即使中國政府應該要進一步放鬆對疫情的防控,也必須要在有序的情況下放松,而不是因為受到抗爭衝擊,而崩潰式放鬆。如果對疫情防控的放開是無秩序的方式之下進行,造成醫療體系崩潰,對中國人的傷害肯定會比繼續嚴格防控還要大。

中央在11月11日公佈了優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政策,其實已經說明了中國政府未來對於新冠疫情防治的政策方向,肯定是要往放鬆的方向發展,但可惜最近中國疫情剛好又來到一個高峰期,優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不能夠馬上執行。既然現在從中央到民間,對於未來政策要放鬆這個方向已經形成共識,大方向仍然是向好的,我們對中國在新冠常態化下的治理應該保持樂觀的信心,現在我們需要的只是最後的耐性。

聽眾朋友可能都記得,在海外和香港很多人對內地防疫政策過度讚揚的時候,我曾經做過很多集節目指出其中一些的弊端,又講過很多次香港不能夠完全學內地的防疫方法,因為學不來,也不一定應該百分百照抄。當時,不少聽眾朋友都不同意我的觀點。我現在重提這些事,不是要說看,我說對了。我的觀點不一定對。但我的意思是在大家對內地防疫表現過度膨脹的時候,我覺得一個真正愛中國的時事評論員應該提出一些商榷的意見,但來到現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我們作為中國人、作為華人,必須要堅定地支持中國政府,包括堅定支持現在中國政府的防疫政策。

政策以後調整是以後的事,但在沒改動之前,就按現在政策準確執行,我們要支持和配合這些政策。

應該提出質疑的時候提出質疑,應該尊重秩序的時候尊重秩序,但是可惜有些人總是反過來做,大家唱好的時候就一窩蜂唱好,一出現問題就產生動搖。認識到什麼是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才算是有大局觀的第一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持定力,增強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心慌,那叫什麼定力?

總結一下,在現在敏感和關鍵的時刻,支持中國政治和社會的秩序和穩定,才是對中國人最有利的取態。對於極端和激烈的主張,我們一定要保持警惕。對於真真假假的眾多資訊,大家如果不肯定內容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最好不要轉發太多,免得一不小心,成為了假消息的傳播者。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