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談「兩 飯」

上星期「兩 飯」的文章誘發不少朋友的分享,其中有一位多年做社區工作的朋友說:「其實兩 飯,幫了不少獨居長者有飯食,一盒兩 飯食兩餐,雖然無益,但起碼有飯食。」聽來真的是百般滋味在心頭,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涉獵安老服務,很認同香港需要「老有所為、老有所養、老有所屬」;沒錯,疫情是百年一遇,長者特別受影響,但社會經歷三十多年的進步,經濟發展了那麼多,而仍有不少長者在溫飽的層次掙扎,怎樣也說不通。

  疫情接近三年了,除了長者外,「兩 飯」也是部分人的水泡,替大家解決了不少眼前的生活問題,無怪除了「兩 飯」專門店差不多「梗有一間在左近」外,有些餐廳小廚也會兼售兩 飯,在競爭開始變得劇烈時,大家會推出不同的菜式,最近在油麻地的一家「兩 飯」店,我看見有時令菜大閘蟹,我想有可能市場已進入整固期,汰弱留強對營運者有點殘酷,但應該是消費者之福。

  由於價錢和時令的關係,大閘蟹兩 飯當然不會是主流,那麼在 菜的選擇中又有甚麼心水之選?每人口味不同,當然不會有所謂「必食」,坦白說,即使有「必食」,經常吃兩 飯的市民也不能天天只吃那幾款菜式那麼單調,從營養和健康的角度,我會建議大家挑選多一點有豐富蛋白質和纖維的食物。

  肉、魚和豆腐都是蛋白質的佳選,但可以的話盡量不要選擇合成肉和加工肉,它們都是使用不太具經濟價值而俗稱「下欄肉」的碎肉製成,食客未必很容易掌握合成肉內的肉的種類和含肉量,漢堡扒、香腸、火腿、肉丸等這類合成肉和加工肉都是不少人的喜好,但我會推介大家盡量挑選原裝肉,新鮮肉當然最理想,而雪藏的原裝肉也許有點「雪味」,但從營養的角度,它和新鮮肉的分別不大,必定比合成肉好;而第二道 我會建議挑選瓜或菜,再次加上自己喜歡的烹調方法,味道不錯之餘,吃兩 飯也是可以「有營」的。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