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發AI系統以「眼底相」偵測阿茲海默症 準確度達84%

本港有一成70歲或以上長者罹患認知障礙症,當中超過一半,約7萬人屬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中大眼科及腦神經科團隊2018年起研發一套人工智能系統,使用者拍攝多張「眼底相」後,就可檢測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準確度達84%。中大醫學院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主任莫仲棠表示,新技術應用簡易,期望可以減少求診者等候門診的時間。團隊目標於1年後將人工智能及眼底相機併合,並投放至臨床使用。

點撃圖輯了解中大研發以「眼底相」準確偵測阿茲海默症詳情:

新技術「眼底相」檢查可偵測阿茲海默症。蔡建新攝
新技術「眼底相」檢查可偵測阿茲海默症。蔡建新攝

 

研究團隊研究近13,000張相關人士的眼底相。蔡建新攝
研究團隊研究近13,000張相關人士的眼底相。蔡建新攝

 

陳太經「眼底相」檢查及治療,重複說話的徵狀已有改善。蔡建新攝
陳太經「眼底相」檢查及治療,重複說話的徵狀已有改善。蔡建新攝

 

莫仲棠表示系統供輕度有病徵的患者用作檢查。蔡建新攝
莫仲棠表示系統供輕度有病徵的患者用作檢查。蔡建新攝

 

團隊指每張眼底相成本約需800元。蔡建新攝
團隊指每張眼底相成本約需800元。蔡建新攝

 

72歲的陳太兒子一家2019年準備移民,並因疫情減少社交活動,丈夫開始感到太太焦慮及健忘,開始經常重覆同一問題、語言表達有時候感到困難,忘記練習多年的太極招式。求診後以新技術拍攝「眼底相」檢查,並接受治療,現時重複說話的徵狀已有改善。

陳太所做的「眼底相」檢查,源自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腦神經科2018年一項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一項人工智能系統,偵測阿茲海默症。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系副教授張艷蕾表示,人工智能系統以「卷積神經網絡」的技術,透過自我學習系統學習識別不同風險的患者。市民只需拍攝2至4張「眼底相」,就可以得到風險的評分。

研究團隊利用近13,000張來自648名阿茲海默症患者、和3,240名認知功能正常人士的眼底相,用於研發及測試新系統。經實驗驗證,新系統偵測阿茲海默症的準確度為84%,敏感度和特異性分別達93%和82%。

中大醫學院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主任莫仲棠表示,系統就如大腸癌篩查一般,供輕度有病徵的患者用作檢查,如果「斷片」發生次數愈發頻密,則可前往求診。他表示,如按過往方法於政府門診檢查,需時可長達兩年,而現時偵測阿茲海默症的方法中,新技術應用簡易,減少輪候及轉介時間,可以及早識別患者並進行治療。

團隊指,現時正電子掃描的方式篩查約需20,000元,而拍攝眼底相的光學科技普及,現時每張眼底相成本約需800元。惟AI系統仍屬初步的發展階段,期望計畫1年後將人工智能及眼底相機併合,並於門診及醫院等地方試用。

記者:陳展棋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