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趕在衰退前賺夠 商家不放過任何促銷機會

商家正把握時間,推出優惠折扣,希望趕及在民眾變得不願消費之前,盡量提升買氣。 紐約時報圖片

本報訊

通脹居高不下的同時經濟前景未容樂觀,使得消費者不敢貿然揮霍,零售業雖然極力減價促銷,而且減價戰開打的時間早於往年,當成績仍然有待觀察。分析認為全國可能出現經濟衰退,商家需與時間競賽,但經濟放緩打擊消費意欲之前,盡量令民眾打開荷包,大破慳囊。

《紐約時報》報道,為了迎接今年的節日購物高峰,網上零售龍頭亞馬遜在10月已推出減價優惠;百思買(Best Buy)同樣在上月推出折扣,力度接近「黑色星期五」;柯爾百貨(Kohl’s)大送購物卡和樂高主題樂園的家庭度假套餐,連串舉動反映商家都在爭搶消費者。

論者表示,民眾在新冠疫情期間稍有儲蓄,仍願在今年的節日季節消費,但通脹嚴重、聯邦儲備局接連加息等不利因素,也令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因此商家正在分秒必爭,盼望在經濟衰退來臨前刺激客戶購物,企業自己也能完成任務。連鎖超市塔吉特(Target)的首席執行官康奈爾(Brian Cornell)表示,公司展望2023年發展時,會評估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和公司整體零售布局,行業也會密切觀察節日的業績,決定來年的招聘和投資策略。

經濟分析相信,第4季的消費者開支仍然會保持強勁,很大程度是因為家庭普遍還有儲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年中,全美家庭依然有大約1.7萬億元的儲蓄,來源主要是疫情期間存下的款項,再加上聯邦政府紓困,但到了9月,民眾的儲蓄金額只佔稅後收入的3.1%,幅度比疫情之前下降一半,此外第3季度的信用卡結餘比去年同期增長15%,創下逾20年來最大增幅,顯示民眾消費時越來越依賴借貸。

密歇根大學本月的調查發現,消費者信心急速下滑,經濟學家布蘇爾(Lydia Boussour)表示,即使不少人仍肯購物,但他們對整體經濟環境感到消極後,會越來越不願意花錢,屆時零售業會發現商品需求放緩,完全要依賴折扣才能推動銷售。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