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局詭譎 和平談何容易

烏克蘭最近重新控制南部戰略重鎮赫爾松市,有被認為戰事有了轉折;也有分析家認為是俄羅斯故意布下陷阱之局。即使視作烏克蘭之局部勝利,是否代表和平曙光出現?從國際局勢、美國政局的發展,以及俄烏雙方的立場,複雜的情勢恐未必有利於戰地傳來和平鐘聲。

從近鄰的歐洲來看,受到俄烏戰事威脅陰影,各國冬季取暖天然氣價格飆漲,再加上通脹居高不下,自十月以來即爆發大規模罷工和抗議活動:法國煉油廠工人大罷工多次爆發警民衝突;希臘首都雅典約兩萬民眾遊行要求加薪;比利時全國罷工造成交通混亂,布魯塞爾機場取消六成航班;西班牙馬德里民眾大罷工,要求政府和企業提高薪資。這些西方盟國的「烏克蘭疲勞」隨著經濟情勢及天候的演變,增加了基輔上談判桌的壓力。

跨過大西洋的美國,中選之前即已傳出白宮曾促烏克蘭認真考慮談判;三十名民主黨國會議員一度呼籲拜登和普京直接對話,謀求停止戰事,雖然在最後一刻打消,但消息曝光之後,仍引起重視;共和黨國會議員要求嚴格查核烏克蘭的軍品流向是否存在弊端、削減對烏克蘭的援助和推動盟邦分擔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表示,烏克蘭在赫爾松的轉折,也許能為俄烏間的和平談判創造機會之窗。米利特別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早期階段,就是因為主要(參戰)國家未能進行談判,導致後來幾個國家戰事尤其是俄國數千萬人員傷亡災難性的後果。米利的評論被認為代表美國官方言論的轉變,引發對莫斯科和基輔之間是否推動和平談判的質疑。

隨著戰局近期的反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此前公開表示,只要普京在位的一天就不會進行和談。雖在美方的暗示下,稍微修改和談條件,但仍要求俄羅斯必須「恢復烏克蘭領土完整」、「尊重聯合國憲章」、「賠償戰爭造成的一切損失」、「懲罰每一個戰犯」、「保證不再侵犯烏克蘭」。

俄國總統普京至少在公開場合從未表示過退讓,指西方對烏克蘭的政策是「危險、血腥及骯髒」,並稱西方近幾年和幾個月來採取一系列步驟煽風拱火,升高烏克蘭局勢。比較俄烏立場,顯示和談的前景渺茫,因為「雙方都認為自己終將獲勝」。

再對照負責俄烏衝突談判的烏克蘭代表團團長阿拉哈米亞近日說法,他認為談判將在俄羅斯和美國進入選舉周期時開啟。也就是明年下半年美國籌備總統競選的時候,以及俄羅斯二○二四年也將舉行總統選舉。美俄領導人屆時均需端出政策「牛肉」,爭取選民的認同。

澤連斯基的說法可能有「叫價」的成分,然而烏國這九個月來損失慘重,如果不這麼主張,豈不被指為「喪權辱國」,可悲的是烏國的進退主張由不得自己,仍得寄託於諸多因素的發展,一旦身陷戰亂,要追求和平,談何容易。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