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第一」 文學獎屢生爭議

「諾貝爾周」已過了一半,醫學、物理、化學這三大科學獎項已經揭曉,這幾個學術類的獎項爭議不大。然而文學獎、和平獎與經濟學獎,就經常爭論不休,因此這幾獎往涉及作者的公眾形象、意識形態與政治干預。

2019的文學獎得主,奧地利籍的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是最受爭議的文學獎得主之一,因為在1990年代波士尼亞戰爭期間,他堅決否認塞爾維亞對波士尼亞種族滅絕,而且他也是前塞爾維亞總統米洛塞維奇的明確支持者。當他獲獎後,數百人在頒獎典禮外抗議,近6萬人簽署請願書,要求瑞典學院撤銷。

另外,波士尼亞、科索沃和土耳其政府發表了正式譴責,而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克羅埃西亞、北馬其頓的大使館也抵制頒獎儀式。

2016年的文學獎則是褒貶不一,該年由美國著名創作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獨得,許多人肯定,認為狄倫的歌詞發人深省,相當有價價,但是狄倫並非文學家,因此公眾的反應非常混亂。迪倫本人並沒有出現領獎,雖然他的歌對美國音樂界乃至世界音樂界都有革命性的成就,但是把他列為文學家,似乎是有些牽強。評論家稱,這就像一家連鎖餅乾店被授與米其林三顆星。

另外,世界矚目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7日將公布,奧斯陸和平研究中心(PRIO)主任厄爾德爾稱:「今年和平獎可能頒給烏克蘭國內的行動者,諸如從事調查真相和提供人道救助的機構與人士。」

據報,這個獎項也可能頒給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等環保人士,以凸顯氣候變化問題;或頒給令外界全然意外的對象,如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以往曾有的做法。西方不少人希望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獲獎,一如曾獲獎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美國前總統卡特和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等人。但是,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史密斯表示,諾貝爾和平獎傳統上只會頒給結束衝突的領袖,而非戰時領袖,故澤連斯基的機會小。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