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6個民族服飾博物館

全美首個中國56個民族服飾博物館。記者張曼琳攝

展出中國56個民族的女性和部分男性服飾。記者張曼琳攝

參展人士對中國獨龍族的服飾情有獨鍾,還製作相關瓷器贈與博物館。記者張曼琳攝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博物館主辦人,德森學院院長解冰在博物館接受本報採訪。記者張曼琳攝

博物館一角。記者張曼琳攝

解冰(中)於兩位參觀者合影留念。解冰提供

解冰與服飾展模特合影。解冰提供

解冰在聖利安住市圖書館向市長Pauline Cutter介紹其著作《多彩的中國56個民族》。解冰提供

文/記者張曼琳

今年1月,東灣聖利安住市(San Leandro)開設全美首個中國56個民族服飾博物館(Dasen Multi-Ethnic Costume Museum)。創辦人德森學院院長解冰(Xiebing Cauthen) 介紹建館理念和艱辛歷程,民族文化研究和成立博物館均為宣傳族裔融合、「人類同源」的理念,希望藉著一系列展覽和活動,增進族裔間的理解,促進「美美相合」的社會氛圍。

投入民族文化研究

解冰曾在中國從事編劇,創作多部戲劇作品獲得中國省級優秀作品獎項。她1997年來美後,從事20多年人文教育,堅持探索和研究東西方文化。她認為,人文教育至關重要,為成就人生的跨學科教育,她堅信「言教身教、境教制教的知行合一,踐行公益教育理念服務於美國社會。」她著有英文書《多彩的中國56個民族》(The 56 Colorful Ethnic Group of China),向美國社會介紹中國56個民族服飾之美。

在解冰心中,「中國56個民族,就像56朵鮮艷的花,分布在中國各地,點綴著神州大地。」解冰出生在遼寧省一個滿族家庭,中學畢業後她到北京學習戲劇語言時,接觸到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之後作為交流學生來美學習。她表示,雖然離開故土多年,但從未忘根,一直希望貢獻力量,向全世界文化輸出,宣傳中國民族多樣和融合。

在聖利安住市設立的中國56個民族服飾博物館,獲得該市教育委員會的嘉獎和肯定。解冰也在三藩市中華總會館與中華慧妍總會舉辦的華僑節慶祝活動中,被表彰為2020年「傑出華人」。創建博物館前,解冰擔任非牟利教育機構德森學院院長,學院自2003年成立後,先致力於成人和兒童國語教學,到2012年逐步擴大課程範圍,開設冥想、茶藝、音樂、舞蹈和經典電影賞析等課程。解冰指出,她一直致力將中西文化各自的精髓傳遞給學生,以「同理心、道德和禮儀」為教學重點,也希望通過傳統文化課程,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過上更快樂、更富有成效的生活。」

以服裝視覺的文化輸出

在博物館對外經營的幾年前,解冰於2017年和2018年分別在聖利安住市和三藩市圖書館、柏克萊加大,開辦56個民族服飾展覽和宣傳其相關著作。她指出,之所以選擇以民族服飾為題,作為她宣傳中國文化的第一步,是因為人類作為視覺動物,會先被外表和色彩吸引,在看到美麗事物後,就會有動力深入瞭解背後的文化背景。

解冰在其著作中寫道:「中國有56個不同的民族,有些民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散佈在中國的這些團體有不同的文化、飲食習慣、語言、音樂傳統、生活條件、傳統服飾和宗教信仰。」她想先借助服飾,概述中國不同民族和展示他們不同的樣貌。她說:「中國少數民族生活的豐富性和服飾多樣性令人驚嘆。」

她也舉例指出:「北方蒙古族的服飾,體現了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游牧民族的特色,其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以瑪瑙、珍珠、金銀製成。」

華南地區的苗族服飾,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服飾,以奪目的色彩,繁複的銀飾品裝飾和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同時也是人類文明源頭的符號紋樣。苗繡上的圖案以一種獨特的「非文字文化讀本」的方式記載了其民族的歷史。居住在雲南省西南部、靠近緬甸的少數民族之一佤族,則是以黑、紅兩色為服裝主色調,無領短上衣,褲子短而肥大,青年男子頸部多以竹圈或藤圈為飾,女子會配戴銀箍或篾箍,以銀項圈和多串料珠為胸飾。

三藩市圖書館策展人厄蘭森(Everett Erlandson)為解冰著作評論指出,三藩市圖書館很榮幸在2018年舉辦中國56個民族服飾展覽,他寫道:「這是一個生動而引人入勝的展示,但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更瞭解中華民族和中華民族。 」他坦言像大多數美國人一樣,刻板認知中國文化就是「一種」文化,在觀賞完展覽後,他才意識到,「中國是一個在人口、氣候和歷史背景等方面龐大並且多樣的國家。」比如「在寒冷北方穿著的沉重皮草與南方熱帶地區精緻絲綢,形成鮮明對比」,說明了中國土地的廣闊,從中更好地理解了中國。

三藩市市立大學策展人拉恩(Katrina Rahn)也指出,該展覽探索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和藝術性,「每個民族服裝都配有照片和描述」以展現「每個民族在慶祝活動、語言方面的獨特性,」為公眾帶來別樣的中國文化體驗。

解冰在接受採訪期間多次感嘆:「民族服飾各具特色,它們色彩紛繁,閃耀著自身光彩,綻放它們的魅力。」這促使她保持初衷,致力讓更多的美國主流社會瞭解中國,將宣傳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為己任,開展、建館、寫書等等,組織和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成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助力。

好心商人捐贈服飾

在被問及其如何設計並購買集齊各種民族服裝時,解冰透露過程頗為艱辛,她先向北京藝晨舞悅服裝設計公司提出展覽概念,公司老闆兼設計師哈丹在與民族文化專家的合作下,設計並製作共56套各個民族的女性服裝和幾套男性服裝,共花費約60萬人民幣,折合美金約8.5萬元,平均每套價值超過1千美元。解冰說,這對她而言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她最終東拼西湊也無法集齊這筆服裝費用,好在哈丹在得知解冰的經濟情況和購買服裝建館的意義後,決定免費捐贈服裝,並負責從中國運到美國。謝冰表示,自此她和哈丹成為了親密的好友,哈丹曾在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前,得到解冰的幫助來美遊覽。

除了購買服裝的費用外,日常維護也是解冰在辦館期間需要克服的困難。在博物館成立前,解冰曾多次組織真人模特兒穿著展出服裝,在過程中不免有模特兒將化妝品蹭在衣物上,不小心損壞了飾品或料珠。解冰說,因為不少服飾的面料為絲綢或其他珍貴的面料,所以她成為了乾洗店的常客,每件衣服少則30元至40元,多則50元至60元,每次超過50件服裝,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另外,為了修補服飾損壞的部位,解冰還自學了基本的縫補衣服和繡工,現在可以獨立完成日常的服飾維護。

居民參展贈自製瓷器

在為期兩年輾轉不同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展覽後,解冰最終選定聖利安住市Estudillo街444號設立齊博物館,今年1月29日舉行開幕典禮。當時聖利安住市市長卡特(Pauline Cutter)、副市長阿吉拉爾(Victor Aguilar)、州眾議員米婭邦塔(Mia Bonta)辦公室代表黃斯林、北加華人文化體育協會執行長李競芬、拜祖大典組委會主席張麗莉、2021星島親善小姐朱琳娜等都參與剪綵。

時任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王東華也向解冰發信,熱烈祝賀博物館成立,稱「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中國的鮮明特徵。」並寫道「衷心感謝解冰女士為籌備博物館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希望中國56個民族服飾博物館成為美國民眾瞭解中國文化的窗口。」解冰表示,收到總領事的信函十分感動,為博物館所有的付出和汗水得到肯定深感欣慰。

博物館運營至今已8個多月,解冰稱有不少聖利安住市的居民和學校師生來參觀,一名在聖利安住高中的中文老師法爾(Jonathan Fall)表示,56個中國少數民族是美國人知之甚少的話題,民族服裝展覽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述這些文化,並感嘆這些令人驚嘆的衣裙、衛槍、旗袍和特殊頭飾,強調「每一個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和象徵意義。」

解冰還透露,有一位白人遊客Sylvia,對中國獨龍族的服飾情有獨鍾,還以獨龍族服飾為靈感,手工製作相關瓷器贈予博物館,並向解冰表示,對服飾中的條紋產生共鳴,感覺「他們獨特的服裝風格,讓我覺得他們可能是我的祖先。」所以她將其瓷器命名為「獨龍族」(Drung)。

解冰說,收到外界這種肯定非常感動,足以表明全人類的文化是相通的,文化沒有優劣之分,也不應存在任何歧視,各民族間應當互相增進瞭解,尋找文化相同之處。因此,博物館除了展出服飾外,也陸續展出中國民族特色的瓷器和舉辦中華美食活動,介紹了壯族特色食物糯米 粑、滿族特色食物沙琪瑪、漢族代表食品水餃等。

解冰及其博物館創辦開放後,陸續受到本地多位民選官員嘉獎,館內張貼出各個民族的中英文介紹和官員賀狀。解冰也以此激勵自己,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擴張展館,再展出56個民族的男性服裝,她相信有會是「別有一番風景。」

星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