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波士頓辦事處與哈佛大學 首合辦台美經貿關係展望研討會

駐波士頓辦事處孫儉元處長致詞。主辦方供圖

駐波士頓辦事處與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艾什中心(Ash Center)9月28日在哈佛大學合辦「台美經貿關係的下一步」(What’s Next for US-Taiwan Trade Relations?)研討會,由哈佛大學教授、肯尼迪學院亞洲能源暨永續倡議主任康義德(Edward Cunningham)主持,邀請曾任白宮國安會中台蒙事務主任的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徐斯勤及友達光電美國子公司達擎公司總裁聶禮和(Simon Nip)參與研討座談。

研討會採實體及在線轉播的方式同步進行,受限於哈佛大學防疫規定,到場參加的70餘人都是哈佛師生,另有超過200人上線觀看。據艾什中心表示,自從眾議院議長普洛西訪台後,哈佛師生對台美中三邊關係的關注度更高,也希望增加對台灣及台美關係各個面向的了解,因此本次研討會是肯尼迪學院近期報名及出席最為踴躍的活動之一,也是哈佛近年來首度針對台美經貿關係舉辦的研討會。

孫儉元處長致詞指出,台美經貿關係強健緊密,去年台灣是美國第8大貿易夥伴,美國則是台灣的第2大貿易夥伴,雙邊貨物貿易量比2020年增25%。疫情再度凸顯貿易韌性的重要性,台灣希望透過雙邊及多邊管道加速分散市場,包括與美國等簽署雙邊貿易協議,以及加入區域多邊經濟機制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及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等,另盼現正進行中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能促成上述目標的早日達成。

此外,台灣積極深化台美經貿,包括每年籌組陣容龐大的代表團出席在華府舉行的「選擇美國」(SelectUSA)高峰會、經濟部在台舉辦「美國商機日」(US Business Day),以及組織農訪團來美採購;今年更將首次於10月12日至14日在華府的Ronald Reagan Building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舉辦「美國台灣形象展」(Taiwan Expo USA),歡迎美國企業善用機會,擴大與台灣的商機。

康義德表示,曾任美國貿易代表(USTR)資深顧問的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伍人英(Mark Wu)9月14日應美國聯邦眾議院歲計委員會之邀,出席「台美貿易的未來」(The Future of U.S.-Taiwan Trade)聽證會時作證稱,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居領導地位,在資通訊科技方面也具相當重要性,世界經濟論壇(WEF)更於2019年將台灣列為全球第12大創新能力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然而,由於中國的阻撓及東南亞國家有顧慮,台灣幾乎不可能加入任何有意義的多邊貿易架構。台美下階段或可就雙方均可獲利的議題研商簽署貿易協議,例如農業及其他重要非關稅議題。

何瑞恩則提出三點觀察:中國持續在經貿上孤立台灣,以增加台灣對中國的依賴度,倘台灣無法尋得其他擴大貿易及投資的管道,將更受制於中國的經濟脅迫;如果美國不以身作則在經貿議題上與台灣達成進展,其他國家將更無意願與台灣進一步開展經貿關係;強化台美經貿關係對雙方都有利,台美貿易對美國技術競爭力至為關鍵,台灣在供應鏈韌性方面更是不可或缺,美國的支持則對台灣維持長期自主及強化對抗中國磁吸效應的能力至關重要,台美應該爭取在未來18個月至24個月間獲致進展,並與IPEF的會商同步進行。

何瑞恩另提出四項策略(tactical)建議:台灣應直接與拜登政府協商;拜登政府應了解與台灣的貿易談判確可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獲致進展;白宮應參與各項台美貿易對話,以確保相關努力彼此協調,發揮加速進展的加乘效果;美國政府應將貿易列為台美關係在未來1年半可獲致重大進展的優先議題,美領導階層亦應給予關注及重視。

徐斯勤及聶禮和則分別自台灣政策面及產業面說明台商轉往東南亞等國投資的考慮、強化產業供應鏈韌性的方式,以及台積電等企業來美投資可能面臨的勞資文化沖擊等。現場哈佛師生提問踴躍,問題包括美國會提出「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對台美中關係的可能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赴美投資對台灣的利弊,以及中國以經貿手段拉攏區域各國的情形等。活動歷時90分鐘,研討會影音已公布在艾什中心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I5JDaORidg&t=50s。

本報記者報道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