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香港太空人才

很多人關切中美航天實力的差距,如果在五十五年前,美國阿波羅十一號創造人類登陸月球壯舉時,這個問題可以好肯定︰美國的太空計劃領先了中國一個「月球」那麼遠。

  一九六七年,中國才開始規劃「載人宇宙航行規劃」,直到二○○三年十月十五日,中國才開始第一次載人航天任務,楊利偉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中國人。

  近二十年,中國創下數不清的航天紀錄任務,我們現有自主研製的太空站,中國航天員可在此進行半年的實驗工作,出艙工作的太空漫步常態化,如是者,大家可能說不清楚中美的差距了。

  二○一二年,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表示,「中國航太和美國航太,有二十年左右距離」。過了十年,中國是不是還差十年?

  二○二一年,中國航天升空五十五次,超過美國成為這一年世界第一,這是甚麼概念呢?平均不到一星期就一次發射。有人會問,中美航天計劃只是比賽嗎?重要的意義在哪?

  美國太空總署史都林博士上世紀七十年代回答大眾的提問如是說︰「每年有大概一千項從美國太空項目發展出來的新技術用於日常生活中,這些技術打造出更好的廚房用具和農場設備,更好的縫紉機和收音機,更好的輪船和飛機,更精確的天氣預報和風暴預警,更好的通訊設施,更好的醫療設備。」最後,他表示︰「我們(美國)需要更多年輕人投入到科學事業,給予有天分又肯投身科研事業的科學家更多的幫助。」

  配合創科潮流大趨勢,中小學可以設計更多航天主題的STEM教育,培養小太空人的興趣;香港城市大學今年更新設航空航天工程學士學位。如果配合得宜,逐步加強投入資源,香港可成為「航天人才」基地。s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