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價升建築材料漲價 入門級房屋無人興建

據房地產分析公司的數據,在1940年代,近70%的新建房屋是1400平方呎或以下的入門級房屋,時至今日,比率跌至只有約8%。 MJS圖片

全美過去幾年經濟暢旺時地價持續上漲,政府有關收費和建築材料的成本也一直增加,導致地產商熱衷興建面積較大、售價較高的房屋,入門級別的房屋買少見少,首次置業一族只能無奈興嘆。

據《紐約時報》報道,定位低端而且面積較小的住宅,目前已經越來越少。房地產分析公司CoreLogic的數據顯示,1940年代時面積在1400平方呎以下的單戶房屋,比例達到70%,但時至今日已跌至8%。知情者解釋,歷年來地價不斷上升,計算成本後小戶型住宅利潤微薄,因此開發商逐漸側重中產家庭市場,接著再轉往豪宅市場。

以德州休斯頓為例,當地的非牟利發展商「大街社區發展公司」(Avenue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表示,公司在約20年前,買地建屋的成本在1萬至1.5萬元之間,然後每套房屋售價10萬元,但現在這個價錢已經不可能。

而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Portland),目前很多地皮價值10萬元,建屋許可證的申請費用動輒4、5萬,施工期間清除樹木也要萬餘元成本,換言之總體成本起步就要10多萬。

在各類成本增加的同時,部分地區對建屋面積的要求並無改變,甚至個別地方頒布規定,要求地產商放棄成本偏低的小戶型住宅,反而需要使用更好的物料,興建定位更高的住宅。此外,開發商也需負責園林、排水等公用設施的成本,因此都令入門級的住宅受到冷落。

與此同時,市場上現存的部分入門級房屋,會被業者拆卸重建,即使居住面積不變,但由於地價上升,最終售價也令基層民眾無法負擔。

以加州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 )為例,當地保持50年代風格、面積1200平方呎的「漫步者」(rambler)房屋,價格現在也要140萬元。

論者表示,假如土地昂貴的現象不改,又要修建入門級住宅的話,最簡單的方法是增加居住密度,修建類似排屋、複式房屋等類型。

建築師柏羅力表示,自己曾與猶他州建築商Holmes Homes合作,在鹽湖城外圍設計了部分排屋改建的住宅,2015年推出時每套售價只約20萬元,但因成本上漲,大部分社區也不容許這樣的設計,後來再沒有嘗試類似項目。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