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複 中國經濟往何處去

中國經濟經過六月份上海「解封」強勢反彈後,七月份表現卻不似預期,製造業活動出乎意料重現收縮,外界關心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當局將採取何種措施復蘇經濟。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七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四十九,較六月下降百分之一點二,落入緊縮區間。PMI以五十作為榮枯線,高於五十代表擴張;低於五十意味緊縮。官方解讀,經濟景氣水平整體有所回落,恢復基礎尚需穩固。不過,外界認為,解除防疫封控後,工業加速復蘇中,PMI回落令人意外。

今年兩會期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布今年GDP增長目標為百分之五點五。但今年上半年由於受疫情衝擊,深圳、上海連續「封城」重創產業鏈,加上俄烏衝突帶來的影響,GDP增速並不理想。若堅持「保五」,中國下半年GDP增長率須保持在百分八點五,但當前新冠疫情仍反复爆發,「動態清零」的防疫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會對經濟和民生造成衝擊,亦制約了GDP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上月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暗示GDP增長目標並非鐵板一塊,不一定要「保五」。當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為下半年經濟重點工作定調,指示讓經濟運行維持在合理區間,但領導班子未宣布新刺激措施,未強調一定要「保五」。這反映當局在疫情反復下,對增長目標作出調整,聚焦於就業,確保經濟和社會穩定。

要穩住經濟大盤、保持社會穩定,首要穩住民眾信心。近月在中國十八個省市逾百個樓盤爆發爛尾樓風波,準業主陷入未能按時收樓又要繼續供款的困境,發起停貸斷供潮,與銀行博弈,揚言樓盤不復工便不供款。若處理不慎,勢必會削弱準買家入市的信心,影響房企樓宇銷情和資金回籠,不但導致樓房產業鏈出現失業大軍,更令銀行出現大量壞單,影響全國經濟增長。為此,當局明確表示,要壓實地方政府責任,保交樓、穩民生。同時,當局要求穩物價,經濟更須保持一定增長,盡量創造更多崗位,讓民眾有收入,願意消費,帶動經濟回穩向上。

在各種內外因素衝擊下,中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接下來的三季度是經濟復蘇的關鍵時刻,不僅將直接影響全年經濟增速,更直接影響民眾及外資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中國能否在嚴格防疫與發展經濟中取得平衡,仍有待外界觀察。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