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美琴是誰?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最近,朋友間熱議的,都是普洛西事件和環繞台灣島的軍演。很明白這些都是近日的焦點。本文也一談,不過以國台辦批評的蕭美琴為主,並且嘗試提供另一種角度。

沒跟進台灣政治的人未必知道蕭美琴是誰。廿年前,蕭美琴以樣貌娟好令人留下印象。2000年前後,蕭美琴擔任陳水扁的翻譯和英文秘書;她當時未到30歲,亮麗搶鏡,令人覺得民進黨有能力吸納年青人。之後,蕭美琴沒再局限在體制內的行政角色,直接落區打選戰。2010到2020年的十年間,蕭美琴去了花蓮深耕和打選戰。雖然好幾場選戰也沒有贏;但花蓮是國民黨藍營大本營,她成功令花蓮的藍綠比例由7:3比,漸漸變成6:4比。她多次敗選輸席位,卻成功令民進黨在花蓮增加了選票,直接衝擊國民黨的花蓮大本營。最終蕭美琴於2016年贏得選戰,成為花蓮選區的立法委員。不過2020年輸了,未能連任;贏她的不是國民黨候選人,是要出動無黨籍、地方實力雄厚的前花蓮縣長傅 萁這種地方大佬去跟蕭美琴競爭,才贏得選戰。交代蕭美琴在普洛西事件的角色之前,補充蕭美琴上述履歷,是想大家知道被批為破壞統一的罪人蕭美琴,在藍營選區內也爭取到她的民眾基礎。

台灣地方選戰是瑣碎小事,而蕭美琴有毅力落戶花蓮深耕十年,沉潛的力度很不簡單。但是,也因為她做的是地方事務,所以在國際時事新聞上很久沒出現她的名字。意想不到的是,一提她,竟是上普洛西事件這種大戲碼。上面說過2020年的立委選戰她輸了,沒得連任。之後,蕭美琴被蔡英文政府委任為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之後,曾以翻譯身份陪同賴清德訪美。再之後,同年、2020年年中,蕭美琴被任命為台灣駐美代表,成為首位女性駐美代表。她的上司就是外交部長吳釗燮。

8月4日,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批評蕭美琴「極力推動普洛西訪台」,公然挑釁一個中國原則。馬曉光並指出,任何出賣民族利益、搞「台獨」分裂的人,都絕對沒有好下場,必將遭到歷史清算。這是很重的批評。同一日,經常被半官方平台轉貼貼文的公眾號「補壹刀」,發了長文《促成普洛西竄台的關鍵人物,浮出水面》。文內清楚揭露蕭美琴和民進黨近年如何不惜工本,收買退休美國資深國會議員和黨派領袖,為民進黨做政治遊說工作。即是美方很多動作,台前做的是美國政客,但背後出主意的其實是台灣民進黨政府。「補壹刀」集中揭露普洛西一事,以及事件中台灣民進黨的遊說工作。不過,早在2016年、蔡英文上任後,我已讀過同類的深度報導。有關蔡英文和特朗普通電話,蔡英文「過境」美國時與普洛西見面,賴清德與普洛西視頻,還有蕭美琴參加拜登就職儀式……背後通通有人牽線搭橋。當然,民進黨當局花了不少錢。

站在中國人的國家立場,這些衝擊一個中國的行為是不對的,要不得。不過如站在另一個角度,這種 lobby、政治遊說工作,以色列做,台灣做,其他國家也會做。而台灣在李登輝時期也對克林頓政府做政治遊說工作。不過,此次普洛西「去得太盡(玩得太大了)」,於是在這件重大事件上弄清楚是美國普洛西主動?抑或是蕭美琴、蔡英文政府做主動?而且揭示當中的細節,效用會很有針對性;例如,知道如何看待這宗軒然大波?如何為事件的性質定位?以及哪些輿論才比較中的和到位。

國台辦馬曉光的批評,清楚指出「蕭美琴極力推動普洛西訪台」,即是等於說:台灣外交部吳釗燮、蔡英文政府「極力推動普洛西訪台」。請注意,不是說美國普洛西主動的嗎?當前不少輿論正是順「普洛西主動、蔡政府推不掉」的思路,將事件大而化之上升為是中美角力、美國打台灣牌、美國放行普洛西有多歹毒……等等,總之是以美國為主要矛盾。必須強調,不是說美國沒有插手,是主次問題。在此先強調,即使是上述的講法(美國是主動出招及主要矛盾)也未必沒有道理。就看是甚麼角度;還有,我們不可能知道所有機密細節。

不過,由國台辦馬曉光的批評印證,此次普洛西訪台,主動提出和推動、主要矛盾的製造者,應該是台灣;起碼台灣佔很重的份量。而普洛西出於多種私人原因,將戲碼推到極致。也極有可能,拜登不是主動放行,是罩不住一個國會議長,從中反映美國的內政有多一團糟。

在國台辦未指出台灣做主動之前,大家,包括我,都忽略了走起路來有小小縮頸弓背的蔡英文。普洛西在台灣接受勳章當天,穿白色套裝、藍襯衫,跟勳章的彩帶襯色,十分搶眼。而蔡英文當天只穿灰色西裝上衣,入面是黑襯衫。我有看現場直播,蔡英文在座位上咳了一兩聲、除下口罩喝口水,予人一種弱勢低調的感覺,成功製造被逼接待普洛西的印象。而結果原來是此次未必完全是「美國打台灣牌」,反而是看似弱勢的蔡英文政府「打美國牌」。

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忽略國台辦馬曉光的說話,以及點名蕭美琴的意義。錯過了「蕭美琴極力推動普洛西訪台」這一句,就會看不透整個局面。

以下,是本文最後一個觀察,這觀察對部份人而言未必入耳。可是,實事求是,起碼存在以下這種角度。

國台辦直指普洛西事件的幕後推手是蔡英文政府,令我對蔡英文,以及民進黨不敢少覷,不敢輕視他們搞局的能力。也因此,武統之外,如何治理是統一的最大問題,絕對不是輕易的一件事。剛才特意補充蕭美琴在花蓮深耕十年那一筆,是讓大家不要將這位在馬曉光口中「不會有好下場」的罪人簡單化。將花蓮的藍綠比例由七三變成六四,就是蕭美琴做出來的成績,反映她的民意基礎和實力。而蕭美琴只是民進黨的其中一個例子。民進黨不似香港的反對派,民進黨的政治操作強多了!而要改動台灣這個有2300萬人口的地區的政治結構,當中涉及的利益結構的改動,民心民意的爭奪,會比750萬人的香港複雜百倍。面向民眾,中國大陸在台灣的抓手在哪?以香港為例,如果沒有抓手、沒有班底,只可以「以利聚」。以利聚,或可令表面無風無浪,但是背後的民心向背和暗湧,是最大的挑戰。臨時以利聚、以表忠投誠者為權力核心,一定會良莠不齊;急於收編也會正邪莫辨,台灣的治理,複雜性可想而知。武統,是外科手術,解決不了內患。如果用武統將台灣的現實翻到去另一頁–就當它成功了,之後沒有了民進黨的台灣,如果一切不是更好,有所期望的民眾、民意,可能會因期待落空而反彈。近兩年香港的情況太豐富、太多事可以參考;我從中得到的啟發和獲益,令我今後可以更深刻地做兩岸時政要聞的分析。

回頭說關鍵人物蕭美琴。她不但得到陳水扁青睞,多屆民進黨主席也視她為愛將。蕭美琴通台語、普通話及英文。父親是主張台獨的前台南神學院院長,母親是美國人,她在日本出生。蕭美琴在美國長大,在美國唸高中時曾於圖書館打工,在那兒讀了不少台灣、尤其是可以放在美國圖書館的綠營雜誌,令她自然地和父親一樣有台獨意識。1995年前後,蕭美琴在美國讀博士期間,已參與民進黨駐美代表處的工作。有一年施明德訪美,發現蕭美琴很能幹,於是力邀她回台灣到民進黨中央黨部任職。在許信良當主席時,她還擔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時年才二十六,是民進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級主管。

文章收結前做總結:普洛西事件令蕭美琴走入國際時事。令不熟悉台灣政治的人也從而知道,民進黨除了蘇貞昌、陳菊、陳時中這類形象比較負面的人物之外,還有於民進黨而言很幹練的蕭美琴。而裝弱勢的蔡英文,以及幹練的民進黨人,才是統一台灣的最大對手。

至於習近平主席提出過的一國兩制,長路漫漫–固然,路再長也要開步走。就假設台灣接受以一國兩制作為談判模式吧,那便不妨看看香港的基本法談了多久?當中有多少曲折?也可以評估當前香港的一國兩制對台灣有沒有起到、以及起到多少示範作用?總之,一切都相當複雜。激昂的軍演,可能只是兩岸統一內的一個小環節。

本文旨在將普洛西事件立體化,讓大家從不同角度停一停、想一想。重要的是動腦筋的過程,不是答案。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