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劑」僭越道德 內媒促交代超生兒下落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計畫生育時期的標語。

(星島日報報道)近年公安部門積極「打拐」,大批父母尋回失散子女的先例,誠然賺人熱淚。不過,近日竟爆出超生兒被「社會調劑」,令全社會震驚心寒。《新京報》批評,「調劑」踐踏了社會道德底綫,當局應詳細調查回覆,不能讓孩子下落不明!

事件發酵後,《中國青年報》在二○一四年刊發的文章重回公眾視野。題為《超生女孩因家庭交不起罰款被送養 「調劑」二十三年》文章稱,四川省達州市魁字岩村的姑娘謝先梅是被「調劑」的超生兒,她的繼父謝運才三十多歲都娶不到老婆,有個同鄉便建議他到當地計畫生育部門領養。為了領養謝先梅,謝運才把家裏兩頭豬都賣了,湊齊二百多元(人民幣,下同)撫養費交給計生辦。

文章稱,「調劑」在二十三年前的四川達州是一種處理超生嬰兒的舉措,指的是把交不起罰款的超生家庭孩子交給單身人士領養。

長大後,謝先梅找到生母了解當年的「調劑」細節。生母說,當年生下小女兒謝先梅後,計生辦向他們提出了八千五百元的超生罰款,「我實在交不出來錢,到十月份他就來抱了娃。」

「社會調劑」一詞令輿論嘩然,《新京報》批評道,孩子不是商品,不是可以任人安排的資源,而是一條鮮活的生命。「調劑」一詞挑戰了人的常識,也踐踏了社會道德底綫。即便該事件因為計畫生育產生,孩子也不可能憑空消失,總要有個下落。

《新京報》強調,特別是在當下「全國打拐」的背景下,有不少父母傾盡全力尋子的先例在前,若確實存在相關人員失職、瀆職的情況,相關部門還要及時查清、追責,這是對唐月英、鄧振生夫婦的交代,也是回應大眾關切應有的態度。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