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到新冠 控疫靠「清零」

高永文表示,從○三年沙士到今次新冠病毒,政府都採取遏止疫情為方針,動態清零達至短時間控疫效果。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回歸二十五年間,經歷多場世紀疫症,每次應對未知的疫症,都凸顯公營醫療系統的缺失,亦要隨疫情演變,爭分奪秒制訂防疫方針。剛獲委任為新一屆行會成員、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從○三年沙士,到今次新冠病毒,政府都採取遏止疫情為方針,由始至終都以「清零」為控疫策略,但新冠第五波疫情錯過全民檢測時機,加上醫療配套未能跟得上需要,令動態清零在短時間內控疫效果大打折扣。

回歸二十五年來,本港經歷多場疫症,由九七年禽流感、○三年沙士、○九年豬流感,到現在新冠病毒等等,每場疫症由傳入、蔓延、到撲滅,過程都有吸取教訓的地方。 

回顧沙士及新冠病毒至今,面對傳染力強的疫症,本港醫療系統都受到極大衝擊。當年沙士期間,高永文臨危授命署任醫管局行政總裁,他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在沙士一疫後,政府作出全面檢視,其實早在疫症早期,已決定以檢測及嚴密追蹤的方式,務求將確診病例維持在雙位數的時期,就要加以控制疫情。

把握時機才可達預期效果

當年沒有所謂「動態清零」,但他說,當時採取各種措施,其實亦是為了達至「清零」而做,以便盡量遏止疫情;及後○四年六月成立衞生防護中心、設立公共衞生化驗室以及接觸追蹤的部門,當局亦撥款在瑪嘉烈醫院興建當年全港首座傳染病中心大樓,增設過千負壓病房,「當年點解不起幾十萬個方艙,因為是希望幾十個(患者)就撲滅疫情」。

直至十七年後,本港再現大型傳染病,新冠疫情的傳播力明顯較沙士更高。面對Omicron變種病毒的高度傳染力,有人質疑清零的嚴密策略是否仍然有效。高永文認為,正正是因為控疫難度更高,才應提早作充分準備,把握時機才可達到預期效果。他舉例,深圳疫情於個案不多時及時進行小區圍封,而廣州在疫情爆發初期亦採取嚴厲措施,成功在短時間內重回正軌;相反上海錯失控疫時機,令疫情進一步擴大,令封城引起不少代價,幸好最後亦扭轉疫情,不致讓疫情「散晒去全國」。

高永文表示,本港第四波疫情時,社會醞釀全民檢測,最終沒有成事,有人認為早已錯過清零時機。他認為,在第五波期間,葵涌邨出現疫情時、以及三月初個案開始大爆發時,本港仍有條件全民檢測,可惜最終錯失機會,但已提倡需就檢測作預案,以克服檢測容量等資源上的局限問題。

現時疫情重回一千多宗的水平,高永文坦言,現時本港正在復常之路,與外地採取與病毒共存分別不大。他指,內地和本港堅持動態清零,是因為可以預見,若不堅持清零,當遇到變種病毒會再次反彈,有如外國般周而復始。

他指,內地達十四億人口,若採取外國的共存模式,一旦爆發疫情並蔓延至全國,即使百分之一人口死亡,死亡人數亦可高出外國數倍,因此控疫策略,要考慮國情及實際是否做得到。

有空間作全民快測

高永文早前提出全民快測,並建議親友互相監察並作證明,引起部分專家質疑。高永文指,當時提出只是初步想法,他承認本港要再收緊防疫措施十分困難,但仍應以具想像力方式「試一試」清零。

本港不少人都期待通關。他認為,現時本港的應對能力足以應付幾千個患者,認為在不大幅收緊防疫規定下,存有空間作全民快測,相信能保持與外國交流,並與外國通關,「有機會清一次零,少少短痛唔係大痛,睇下香港人願唔願意」。

對於最近不同專家對控疫都有一套看法,部分專家認為社會應在減重症及死亡的原則下復常。高永文指,自己只是以普通醫生的角色評論,但認為專家應在實證基礎下提出證據,以免令社會無所適從。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