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做好醫療基建配套

高永文認為當局須準備應急措施,以防公營醫療系統崩潰。

(星島日報報道)疫下公立醫院崩潰,不少長者等候接受治療,更有人認為本港醫療系統恍如第三世界。高永文表示,任何地方疫情大爆發,崩潰是必然發生,「哪有國家有這個能力,突然間應對幾十萬病人、或者數以百計的死亡」。不過檢視過去,高永文認為確有必要做好醫療基建配套,而隨內地醫療水平提高,兩地均有互相學習借鏡的地方。

他表示,第五波疫情最根本的問題是公共衞生層面,錯失阻止疫情爆發的機會,因此不能只是指責公立醫院疫情下沒有提供足夠容量。不過他認同,醫管局在疫情中缺乏應急及預防的能力。他表示,若無可能在恒常提供大幅容量,就需要準備好臨時應急措施。例如當醫院每日有一百名患者離世,殮房就應思考應對方法,包括與其他部門協調臨時措施,以解決設施供不應求的問題。

準備應急措施  防醫療系統崩潰

高永文在二○一二至一七年擔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政府在二○一六年《施政報告》提出十年醫院發展計畫,但進展緩慢。高永文指,本港過去着重程序,令基建發展緩慢,例如任內提出的啟德醫院,直至二○二五及二六年才可局部啟用。不過由內地協助興建的北大嶼山傳染病控制中心,在短時間內建造完成,高永文表示參觀時發現,設施可以用幾十年,足以見兩地的差距,認為疫後檢討應一併思考如何壓縮流程,以及工務部門如何做得更好。

疫下內地派出大量醫護人員援港,未來兩地合作會如何發展。高永文表示,內地港人憧憬港式醫療,包括以病人為中心的文化、醫護人員的專業管治及準則,以及質量管理和投訴機制等,所以在大灣區引入港式服務。近年內地醫療水平有大幅進步,遙距醫療的發展亦較香港更快,因此本港醫生會到內地取經,接觸更多個案,希望疫下可以繼續交流。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