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藝術炒風冷卻 港人NFT應用普及化

近期本港出現不少應用NFT數碼藝術的先例,而NFT也變得更加普遍化。

(星島日報報道)在過去一年,NFT藝術品橫空出世,創造無數財富神話。根據數據公司Nonfungible的報告,2021年NFT在收藏品領域的佔比達76%。2022年,NFT數碼藝術市場逐漸放緩,令人懷疑NFT的熱潮可能會就此褪去,但亦有業內人士認為,NFT市場只是趨向穩定。此外,作為最熱衷NFT的地區之一,NFT技術在本港的發展和應用正變得更加日常化及普遍化。

NFT的全稱是Non-fungible token,是一種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非同質化代幣」,不同於屬於FT(Fungible Token)的比特幣,因為每個比特幣價值相同,而NFT具有「唯一性」,任兩個NFT間均不可互換與替代。數位藝術品與NFT技術結合,即使用區塊鏈技術,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生成唯一的數碼憑證,在保護其數碼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碼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

去年3月,英國數碼藝術家Beeple把5000張圖片拼接成一個316MB的JPG文件,並將其作為NFT數字藝術藏品出售,最終以6934萬美元的價格在佳士得拍賣平台上成交。其後,一個藝術和NFT愛好者加密社區,直播了燒毀由英國街頭塗鴉藝術家Banksy畫的價值9.5萬美元的原畫,通過燒畫,發行了NFT,最終以38萬美元售出。燒毀原作意味着NFT數碼藏品成為了上下唯一的作品,使它的市場價值最大化,這加深了市場對於NFT數碼藝術的理解。

陳易希開發電子畫廊

根據數據公司Nonfungible的報告,2021年NFT的銷售額超過176億美元,而前一年只有8200萬美元。不過圍繞NFT數碼藝術仍存在許多爭議,有觀點批評藝術界之所以支持NFT,是希望透過NFT讓數位化的作品具有稀缺性,以提高其交易價值,繼而從虛擬貨幣市場中獲利。另有觀點指,NFT藝術品的監管還未成熟,熱潮可能會化為泡沫。

今年NFT數碼藝術市場逐漸放緩,華爾街日報上月的一篇報道指,NFT市場開始「崩潰」,報道引述NonFungible的統計,NFT在5月第一周日均銷量下降到約1.9萬個,較去年9月份的高峰下降 92%。此外,NFT的Google Trend,也從1月的最高點100,降至5月的26,下滑 74%。

許多業內人士並不認同該觀點,NonFungible運營總監祖平格(Gauthier Zuppinger)認為NFT市場只是趨於平緩穩定。NFT排名平台DappRadar首席財務官馬索特(Modesta Masoit)表示,現在的情況只是顯示一些失利的投資人暫時退出了NFT市場,仍有許多投資人留在市場。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是,NFT數碼藝術在本港的發展。NFT近年來成為本港的熱門話題,據Google Trends今年的數據顯示,搜尋NFT熱度最高的國家以及地區排行,最高為香港。近兩年來,香港疫情反覆,市民下實體活動受限,這或許是另一個讓NFT大熱的原因,市面上出現了不少應用NFT數字藝術的先例,而NFT也變得更加日常化及普遍化。

星之子、創科公司Bull.B Tech創辦人陳易希及其科研團隊上月開發了全新NFT交易平台「Only and 1」,以電子畫廊形式與本地藝術家合作,將實體藝術品轉化為NFT,有專人策展和宣傳。平台特點是交易門檻低,藝術家在售出作品前毋須預支上架費用;買家亦可選擇以美金、港元、信用卡支付。平台抽成20至25%,較傳統畫廊低一半。

張敬軒建虛擬社區推NFT

利用名人效應發行NFT也成為一個現象,張敬軒在上月宣布進入元宇宙建造虛擬社區Hinsland,並推出NFT。他發起的NFT為Hinsland內的一個虛擬城市「HertzCity」。NFT擁有者將能夠為張敬軒所提出的Hinsland共同規劃、建構和參與其中所有活動。

更貼地的例子是,譚仔和九巴都先後推出NFT。譚仔以及譚仔三哥在本月公開發售首個慈善NFT系列「Souper Hero」,指將鑄造1萬個NFT,慈善價為每個500元。九巴則在社交平台以「九巴NFT點止jpg咁簡單」為題發文指,將發行首批2000個NFT,稱其NFT更會提供AR(擴增實境)體驗,讓買家可以將心頭好帶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