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國誤民 中國高校生就業注水

一年一度的中國大學生畢業季又到了。與往年相比,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特別嚴峻。據中國教育部統計,本屆高校畢業生預計一千零七十六萬,其中有一百多萬人會繼續就讀研究生,但同時又有一百多萬留學生歸國就業,所以今年畢業生就業崗位需求還是一千多萬個。受新冠疫情影響,經濟發展有所放緩,不少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調整發展規劃,大量辭退員工,這也使就業崗位急劇減少。在求職人數多、就業崗位少的雙重壓力下,大學生找工的難度成倍增加。

儘管如此,要說當下求職完全沒有機會,亦非事實。從中國看,不少地區其實是「搵工難招工也難」。北方一些地區,本科以上學歷求職者「一崗難求」。南方一些地區,如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私營企業招人卻很困難。這\xf9媕Y有企業不斷抬高門檻,對求職者的學歷、學校、專業、技能等要求越來越高的原因,也有多數大學畢業生不願意去民企,特別是不願去中小微民企。他們的願望清單依次是,百分之五十想去國家事業單位,百分之三十想進國有企業,百分之二十想當公務員。然而,這些機構的招工名額偏偏有限,門檻極高,競爭激烈。隨著雙方選擇的標準越來越高,應屆大學畢業生成功就業的機率也就越來越低。

為了掌握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幫助他們順利找到工作,中國教育部要求各地大學做好畢業生就業統計,收集畢業生簽訂的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以備隨時檢查。這種做法使各地大學對本校畢業生就業不敢掉以輕心,更下功夫幫助他們尋找工作。可是,在整體就業環境困難,學生擇業胃口升高的情況下,學校作為第三方,不論怎麼努力,往往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難以完成任務。

一方面客觀困難重重,一方面上頭壓得死死,有的學校無奈之下,就使出了往畢業生就業數據\xf9堙u注水」的把戲。「注水」的具體方法是,強迫或誘導畢業生簽訂虛假的「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提高報表上的就業率。如果學生們不樂意,學校就將畢業證書的頒發與就業掛鉤,你不簽學校提供的「就業協議」,就不給你發畢業證書。也有學校以「戶檔託管」為理由,勸說畢業生簽訂虛假的「就業協議」,如果不簽,就不同意暫管學生戶口和檔案,直接送回原籍。

這些做法對大學畢業生的未來前景負面影響很大。簽訂一張虛假的「就業協議」卻又無傷大雅,故學生們一般都會服從學校,乖乖簽約。可是,這樣一來,就使國家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失去真實瞭解,不僅擾亂了國家對大學生就業的宏觀研判和支持,也使一些大學得以規避全力幫助畢業生就業的責任,最終損害了大學生們的合法權益。

教育部雖然已經察覺到部分大學存在這種作假行為,也部署了防止「注水」摸清真相的一些措施,開通網上畢業生核驗管道,使每個畢業生都能及時查詢和如實反映本人的就業狀況,同時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獨立統計,幫助核查就業數據。當然,光有檢查還是不夠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關鍵還是要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工作。不過,這是一個不小的系統工程,既要重新考慮大學如何設置更多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也要從小引導大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形成積極、理性的就業觀,敢於和善於面對現實。故此,只有社會、大學、畢業生和家長三方面形成合力,才有可能解決「畢業就是失業」這個歷史悠久的老大難問題。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