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執法新政策喊停 數百萬無證民面臨遞解

拜登政府遵守法院裁決,從即日起暫停優先逮捕威脅社區和國家安全的無證移民。法新社

本報訊

拜登政府遵守法院裁決,從即日起暫停優先逮捕威脅社區和國家安全的無證移民,換言之沒有犯罪前科的移民也將成為執法對象。外界預料,措施將影響數百萬人。

綜合《紐約時報》與CBS報道,在這次案件中,南德州聯邦地區法院本月較早前裁定,國土安全部拘捕或驅逐無證移民時,不得按照涉案人的威脅級別而制定優先名單,隨後聯邦上訴庭沒有要求裁決暫緩執行,因此從25日起,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將開始無差別執法。

ICE的上級部門國安部發表聲明,強調部門雖不同意南德州法院的判決,但上訴期間仍需遵守法院指令,因此ICE將以專業和負責任的態度,按照執法經驗逐一審視不同個案,務求保護國家安全。

在原本的移民執法指引中,拜登政府要求ICE,優先逮捕、遞解有犯罪紀錄或威脅他人安全的無證移民,換言之2020年11月前來美,期間又沒有犯下嚴重罪行的無證移民被捕風險較低。國安部部長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去年並曾下達政策備忘錄,要求執法人員考慮其他因素,例如當事人是否在美生活多年、是否年事已高、或者子女是否美國公民等,酌情處理不同案件。

有法律專家表示,即使特朗普政府擴大驅逐無證移民的範圍,ICE始終優先打擊犯罪分子,因此無差別執法並不違反先例,雖然總統拜登承諾執法時會更加審慎,但原則上留美的1100萬名無證移民,都面對拘捕或遞解風險。

移民權利組織「司法行動中心」(Justice Action Center)的創辦人圖姆林(Karen Tumlin)表示,現在移民執法的問題在於缺乏標準。無黨派機構「移民政策研究所」(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奇什蒂(Muzaffar Chishti)也說,ICE執法人員仍可行使酌情權,但不同司法轄區的ICE團隊可能各有標準,拜登政府無法確保全國劃一。

為了挑戰拜登政府的移民政策,德州等多個共和黨執政的州份在過去1年,先後已發起10多宗訴訟。除了這次的優先執法爭議外,還包括「留墨候審」、「42條款」(Title 42)等其他措施,其中「42條款」始於特朗普時代,允許邊境人員以防範新冠疫情為由,即時遣返被捕的無證移民。

即時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