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關係波動 如何有備無患

美國這一波嬰兒奶粉的缺貨,令家有嬰兒的父母親四處奔波,甚至貴為運輸部長的布迪治也公開表示感同身受,因為他們是九個月大嬰兒的父母。為了紓緩全國奶粉荒,聯邦政府宣布將增加海外進口量,國會也準備快速表決法案,暫時放寬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監管。在嬰兒奶粉短缺事件中,再次提醒人們現今供應鏈的脆弱。

這波缺貨的導火索是美國雅培公司三個品牌的配方奶粉二月遭到投訴稱,四名嬰兒在攝入其奶粉後染上危險細菌,病情嚴重,於是被食藥署召回。雖然近日已結束調查,但全美缺貨的情況從三成升高到四成。超市架上缺貨,今許多家長憂心,也打亂了原本就緊湊的生活步驟。

事實上,主流媒體兩年多前就已提出警訊,政府政策令嬰兒配方奶粉選擇有限,可能導致缺貨。美國的嬰兒配方奶粉由三到四家公司壟斷,當一家公司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時,供應量就會急劇下降。

美國嬰兒奶粉市場集中的另一個原因,是對進口產品徵收高達百分之十七點五的關稅,以保護國內生產商免受外國競爭;進一步限制競爭的是針對低收入母親的「婦女、嬰兒和兒童特殊補充營養計劃」。由於各州與嬰兒配方奶粉公司合同有助於壟斷,製造商也慷慨地提供各州家長巨大折扣。在諸多遠因及近因同時匯集之下,釀成這次「超完美風暴」。

有評論認為,「大政府」的政策,讓大企業變得更大雖能照顧到百姓,但也減少了緊急情況時應變的彈性和選擇。國會兩黨議員都希望補貼國內生產,但可能會造成自身供應鏈出現漏洞。退一步看,近年來「全球化」一詞的觀念可能見仁見智,但擁有多樣化的供應商,在波動時代更能代表經濟實力。

不斷變化的世界秩序給全球市場帶來很多不確定性。部分富有投資者為保持其資產價值,採取提前分散風險的作法,無論是專注傳統的貴重金屬,或是新創的數字貨幣,投資於避險資產的目的在於多樣化投資組合,以安然度過景氣的循環。對於受薪階級來說,如果未來物價終於下滑,消費者固然喘口氣,不過一旦出現財經專家擔心的通貨緊縮現象,可能引發破壞性的循環。傳統智慧是償還債務、保持手頭現金、抗拒價格下跌的誘惑大肆購買,但在前有未有的變局,如何審慎因應是這一代人新的財務課題。

疫情發生以來,供應鏈問題此起彼落。二○二○年醫護人員個人防護裝備的配給帶來「給我防疫裝備」的口號。現在,也許父母的口號是「給我嬰兒配方奶粉」。在半導體、能源、汽車、糧食之後,下一波會是哪項不可或缺的物資?消費者是否會因此改變多年來的習慣,騰挪出金錢與精力應付不時之需?或許新的消費習慣將悄然形成。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