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市議會43對7票 終於通過50區新選區地圖

芝市第一位亞裔市議員李慧華(前左3)對新選區地圖獲得通過感到欣慰,因為避免了6月28日選民公投的高昂代價,此對芝市納稅人都有好處。

本報芝加哥訊

 

5月16日芝加哥市議會經過激烈的鬥爭後,終於50區新的選區地圖以43票對7票通過,避免了6月28日的選民公投的高昂代價。

新選區地圖有16個黑人佔多數的選區、14個拉丁裔佔多數區、18個白人多數區、有史以來第一個亞裔佔多數區以及一個混合族裔但以非洲裔為多數的選區。
原本屬於25區的唐人街、78社區等規劃入第11區,同時也把部分的皮爾遜社區(Pilsen)以及較南區的橋港區之卡納立威爾(Canarybille)則不再棣屬於第11區。
對於眾多的芝加哥民眾而言,該區的市議員是與民眾關係最重要、最密切的民選官員。從2023年開始,由於新選區地圖則可能被歸入不同的選區。民眾必須要重新適應新選區的聯繫點與服務或投訴。
芝市長萊德福特與許多市議員都表示,妥協比選民公投有更好的結果,選民公投必須耗資2000萬美金、也等於有芝加哥納稅人埋單。
拉丁裔核心小組原先一直爭取要15個拉丁裔佔多數選區,理由就是依據2020年全美人口大普查數據的分析,拉丁裔總人口有81萬名,佔芝市總人口的30%,而芝加哥的黑人居民的數量在過去10年中下降了9.7%,十年中失去85000名非洲裔居民。白人居民的總數略有增長,2020年白人總人口是86萬人,佔芝市總人口的31%。目前拉丁美裔人取代了非洲裔成為芝加哥第二大種族和族裔群體。但5月16日通過的新選區地圖,拉丁裔核心小組想要的15個選區並無如願。依然是14個拉丁裔居民佔多數的選區。
31區拉丁裔市議員菲力斯卡多納(Felix Cardona),包括40區市議員瑪麗亞哈登(Maria Hadden)、25區市議員盧漢士(Byron Sigcho Lopez)等都投了贊成票。他們都認為妥協協議是將居民放在首位,避免高昂代價的分裂選民公投。他們也表示繼續為拉丁裔社企業等爭取福利與權益。
新選區地圖將在2023年芝加哥選舉時生效。在選舉之前,市議員將繼續代表他們在2019年當選的選區。
5月16日芝加哥市50個選區終極版拍案,芝市也終於有了第一個亞裔佔多數選區。李慧華(Nicole Lee)被芝加哥市長任命為第11區首位亞裔市議員,她的任期將到明年芝加哥市大選。16日新地圖通過之後,華埠更好團結聯盟創人陳增華、主席吳常義、行政主任陳本恩等均在市議會中對新選區地圖通過感到欣慰、第11區市議員李慧華當天感謝各界對她的支持,她認為第一個亞裔佔多數區、第一個亞裔市議員的產生,就是象徵著所有族裔的共同努力。

美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