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荷西華埠歷盡滄桑

位於聖荷西Senter路1650號聖荷西歷史公園內的「五聖宮」。 聖荷西歷史博物館圖

聖荷西華埠在1887年的一場縱火中被燒毀,整個華人社區都流離失所。 聖荷西歷史博物館圖

當年華埠居民扛著寫有「五聖宮」的旗幟走出城門慶祝節日。 聖荷西歷史博物館圖

聖荷西市中心曾有一個相當大的華人社區,是在附近農場和果園工作的中國移民的生活中心,市內曾先後出現五個華埠,最大的一個建於1872年,當年是加州最大的唐人街之一。五年後,市議會宣布華埠為公害,並一致批准將其拆除,以便為新市政廳讓路。不料在官員採取行動之前,繁華的唐人街卻遭縱火燒毀,摧毀了數百所房屋和企業,約1,400人流離失所。其中1887年的那場離奇大火幾乎燒毀了整個華埠,當時逃過一劫的華裔居民被迫遷到了今天的日本城所在地。

歷史資料顯示,聖荷西的第一市場街華埠建於1866年, 當時的麥肯齊鑄鐵廠、聖荷西啤酒廠和聖荷西自來水廠的塔樓等,都印證著那時的繁華;第二市場街華埠在1887年的一場縱火中被燒毀,沒有記錄在案的人員傷亡,但聖荷西的整個華人社區都從此流離失所,而大多數華人都是縱火的受害者。後來為了紀念曾經被燒毀的唐人街華埠,每年都有倖存者和後來的華裔扛著「五聖宮」五神廟的旗幟,城門外用鞭炮和煙花慶祝節日。被燒毀的華埠以及後來的《排華法》也成為多年來華人心中的一大遺憾和雪恥心願。

華人先民的歷史貢獻現在已廣獲肯定,加州在2009年向華人勞工道歉,國會也為1882年通過的《排華法》道歉。去年,當聖荷西市政府在疫情下各地開始出現仇視亞裔情況風潮下,向華裔正式道歉時,南灣知名華人歷史學家、《美國聖荷西唐人街》一書的作者虞容儀芳(Connie Young Yu)身為華裔後裔代表出席,她當時表示「聖荷西政府官方的道歉給了她巨大的和解感與和平感,這超出了道歉的範圍,代表他們正在勇於承擔責任,這對我來說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同樣的這個事實也讓聖荷西居民以及整個華裔社區歡欣鼓舞」。

虞容儀芳的祖父曾經居住在聖荷西當年被大火焚毀的唐人街。她的父親出生在聖荷西現存的最後一個唐人街。儘管生命受到威脅,但在德國移民約翰海因倫的幫助下,該社區在一個新地點建立起來。但是,在華人人口減少之後,那個被稱為Heninlenville的華埠就消失了。

她在近期的一個活動中曾回憶講述她祖父和一些非常生動的故事。她的祖父Young Soong Quong於1881年在他11歲時來到第二市場街的華埠,在叔叔的店裡放貨架、打掃地板,許多工人來這裡吃飯打牌、寄錢回家。後來一個白人家庭聘請他去做管家,而這項工作就要求他離開唐人街,讓他第一次經歷了種族歧視。當他回到華埠時,必須跑得非常快,因為白人孩子會向他扔石頭,這些都是祖父留給我們孩子最生動記憶。」

多年前,聖荷西市府及華人歷史團體合作,在距離日本城不遠的最後一個華埠所在地建造了海因維爾公園,紀念約翰.海因倫的貢獻,並突出聖荷西華人社區的歷史。由聖荷西歷史博物館和中國歷史文化項目聯合發展的五聖宮,也承載了南灣聖縣華裔美國人的故事。「五聖宮」意為「五神廟」,因供奉觀音、財神、城隍、關公和天后五尊神像而得名,該博物館還原了原始五聖宮(五神廟)的建築,並展示了從19世紀中葉到今天華裔美國人在聖他克拉谷的經歷。

該博物館位於聖荷西Senter路1650號的歷史公園內,疫情後每月第一和第三個周日開放,時間為中午12時至下午5時。博物館免費入場,但特殊活動期間可能會收取公園入場費,前往之前建議先查詢。

星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