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進免稅鼓勵生育

(謝偉銓 香港立法會議員)

台灣當局日前公布,當地人口連續兩年錄得負增長,而且跌幅有上升趨勢,主因是台灣居民的生育率創下歷史新低,以及因人口持續老化而令死亡人數上升,此消彼長下出現人口淨減少。生育率低會加速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又會推高死亡率,形成人口持續減少的惡性循環,並產生勞動力下降、消費及經濟放緩、政府稅收減少、社福及醫療開支增加,以至退休保障系統爆煲等種種惡果。

港人的平均壽命和死亡率數字較台灣好,但生育率之低卻是不相伯仲。香港人口在近幾年仍然維持溫和增長,主要是靠外來人口,尤其是來自內地的單程證移民。新移民不少均是年輕力壯、刻苦耐勞、上進心強,其整體教育程度近年也不斷提高,為香港經濟注入了新動力,紓緩了人口老化與勞動力下降的壓力。

不過,隨著兩地經濟水平及生活方式愈趨接近,有意到港定居的內地人正逐步減少,同時亦有部分香港人移居內地城市,包括大灣區。早於新冠疫情爆發前,每日一百五十個的單程證名額已未有用盡,在疫情下更進一步下跌。加上有部分港人因不同理由選擇移居海外,令香港人口去年錄得二戰後的首次負增長。不少學者都估計,香港人口減少情況會在未來幾年持續,影響香港的長遠經濟及城市發展。

部分港人不願結婚和生育,即使生亦只是生一個,除了因為居住環境狹窄,另一主要原因是擔心無法負擔沉重而漫長的子女扶養和教育開支。在一些人口下跌及老化情況更為嚴重的國家,政府會以送錢、送車,甚至送樓等方法來鼓勵國民生育。不過也有人擔心,以一次性的直接金錢資助「催生」,對經濟能力較差的市民誘因可能較大,對中產及專業人士的作用則相信較低,而後者正是社會最希望他們增加「產量」的。

就此,筆者建議通過稅務改革來鼓勵中產生育。在香港人口高速增長,政府鼓勵「兩個就夠晒數」的年代,子女免稅額是累退式的,即是納稅人生得愈多,新增的免稅款額就愈少。到後來人口增長放緩、港人「少子化」情況加劇,子女免稅額則改為固定形式,即是第一名子女與第十名子女的可扣減應課稅收入款額都一樣。現時每一名子女的年度免稅額為十二萬元,如果是新生子女,其父或母在其出生的課稅年度更可享雙倍免稅,即可扣減多達二十四萬元應課稅收入。

筆者建議將首名子女的免稅款額提高至十五萬元,第二名增至二十萬元,從第三名子女開始再增至每人二十五萬元,以鼓勵中產家庭「生多 」。另外,對新生子女的額外免稅額,亦可由只限一年延長至三年。

由於一般市民的收入與「生產」能力均屬有限,預計可以受惠並能盡取相關免稅額的市民不會太多,亦不會出現濫用問題,該建議對政府整體稅收影響極微,但對受惠人士產生的精神鼓勵和實質幫助則相當顯著。

筆者同時建議增設實報實銷的子女教育開支免稅額,金額為每年每名子女最多五萬元,以鼓勵家長為子女教育多作投資,作育成才,希望財政司司長認真考慮。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