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同仁堂造假事件說起

(陳華新 三藩市)

最近在網上流傳同仁堂造假事件,引起網友熱議。據稱,最近,同仁堂因更換商標標簽, 造標準生產日期,並使用回收蜂蜜做原料,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撤銷中國優秀質量獎榮譽稱號,收回證書和獎杯。

同仁堂是一個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它成立于清康熙八年(1669),至今已有350年的歷史。在清朝,凡是宮中自皇帝,皇太后,後妃以至皇子病了,都採用同仁堂的藥。僅此一點,足見同仁堂這個招牌,稱為金字招牌還不 ,簡直是神聖招牌。同仁堂在門口刻有同仁堂一對誓言;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 物力。同仁堂的故事,被大陸編成電視連續劇,在大陸熱播,家喻戶曉。

同仁堂是北京第一家參加公私合營企業。現在已由一家私營藥材店發展為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公司,總資產人民幣290億元。1989年,同仁堂被國家授予質量第一稱號。可是,這一次卻因造假,被撤銷了榮譽稱號。這怎 不令網友感到大出意外呢?

原來同仁堂成立集團公司之後,在全國開了許多連鎖店,廣州廣州大道中地鐵口,就有一家同仁堂分店,有一次,筆者乘地鐵從地鐵口出來,發現有一塊同仁堂招牌,覺得很奇怪,怎 同仁堂開到廣州來了。筆者認為,同仁堂既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應該保持原汁原味,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因中藥的藥源是有限的,如製造中成藥,需要大量蜂蜜,原來供應北京同仁堂還可以,現在在全國全面開花,顯然不 ,就採用回收蜂蜜為原料。這就違背了同仁堂在門口那對誓言對顧客的承諾。所以,筆者認為不應成立同仁堂集團公司,應採用另一個公司名稱,而同仁堂可以作為股東之一加進去,就既可以發展中藥的製作和經營,又可以保持同仁堂的原生態。因同仁堂既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必須保持原生態。很顯然,廣州大道中地鐵口那個同仁堂,就不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前文已說,中藥的資源是有限的,如牛黃解毒丸的牛黃,必須在病牛的胃中去取,藥源很少。現在牛黃解毒丸所用的牛黃,實際是合成牛黃,可是在產品又標明正宗牛黃,這也是造假。因正宗牛黃與合成牛黃的療效是不同的。廠家如果標明是合成牛黃,並不影響廠家的信譽,相反,顧客會認為廠家說老實話,信得過。

由于同仁堂集團有限公司是國有獨資的上市公司,尚且發生了造假事件。難怪大陸流行一句話:「大陸甚 東西都有造假,只有一樣是真的,騙子是真的。」筆者並不認同這種說法,但從同仁堂的造假,也足以證明大陸造假的嚴重程度了。

值得稱道的是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這次狠下 心。這個國營企業,可以比為親生子,現在對親生子造假也不包庇,給予撤銷榮譽稱號,可見是動真格了。但是,筆者認為,只撤銷榮譽稱號,收回獎狀和獎杯還不 ,還必須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因為私營企業的造假,是追求利潤,國營企業的造假,是追求業績,可以升官。都是從私字出發。

私營企業造假,既可以判刑。難道國營企業的造假,就不應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嗎?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