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犯罪審查委員會閱案逾百起 2案獲定性仇恨犯罪 1嫌犯在逃

圖為尚有待逮捕歸案的仇亞犯罪嫌犯。

本報記者孟莎紐約報道

 

紐約市警與仇恨犯罪審查委員會(Hate Crime Review Panel)於7日晚舉行該會成立以來的首場記者會,就所審查的案件的調查狀況與進展做以說明介紹。據了解,截至目前,該委員會共審閱了逾百份案件,其中兩起案件最終由「非仇恨犯罪」轉定性為「仇恨犯罪」。與此同時,警方亦就4起涉案人員依舊在逃的案件向公眾尋求線索,其中包括一起數月前曾發生在曼哈頓的仇亞犯罪。

為平衡警檢雙方因參考標準的不同而在仇恨犯罪控罪方面存在的矛盾,市警於今年4月宣布成立以民間力量構成的仇恨犯罪審查委員會,獨立於市警等任何執法機構而運作,就案件是否應以仇恨犯罪展開調查和控罪提出評估意見,反饋於警檢雙方,並將相關意見公布於眾。
該委員會首批成員由5名來自不同族裔社區,並長期致力於公共安全的社區人士組成,由猶太兒童博物館行政主管海伯斯坦(Devorah Halberstam)擔任主席。
海伯斯坦介紹,自成立至今,該委員會在過去近半年的時間裡,每月都會來市警總局一趟,對相關案件進行審閱,至今已審閱案件逾百起,其中2起最初被市警仇恨犯罪工作組(NYPD Hate Crime Task Force)定性為「非仇恨犯罪」的案件,在委員會審閱後,被重新定性為了「仇恨犯罪」。
這兩起案件均與「萬字符」有關,且均發生在布碌崙。其中一起案件中,一個未完成的萬字符出現在一戶猶太人家門前,最初被警方以無法明確為萬字符,而定為非仇恨犯罪;另一起案件中,涉案人員潛入一名猶太醫生的辦公室,並以萬字符在文件上留作簽名,最終因案發於特定社區、有著明確指示說明的猶太醫生辦公室,被重新定性為了仇恨犯罪。
針對有關案件定性標準的疑惑,謝伊坦言,儘管警方在調查過程中會使用諸如監控錄像、通訊交流以及DNA收集等客觀科學途徑,但在一些案子的調查過程中,仍然還是可能存在不夠明確的狀況。
如此便需要進行審查和重新評估,通過特定社區對文化冒犯的認知來理解案件,這不僅是對受害人負責與尊重,亦是為調查提供更全面的視角。
截至2021年12月5日,全市今年共接報503起仇恨犯罪案件,較去年同期的252起增長了一倍。其中仇亞犯罪案件增幅高達364%,列居各類仇恨犯罪案件首位。
市警警探部警司艾斯格(James Essig)表示,在上述的這些案件中,目前仍有4起案件懸而未決,其中一起為發生在曼哈頓中城的仇亞犯罪。
在這起案件中,現年49歲的亞裔女子於今年9月底,在曼哈頓35街夾8大道處遭一名非裔男騎著單車從身後撞上,並咒罵仇亞犯罪。所幸受害人並未受傷,但涉案人員至今尚未逮捕歸案。
艾斯格呼籲知情者或目擊者向警方提供訊息。如有任何線索,可撥打NYPD滅罪熱線1(800)577-TIP(8477),或登錄網站www.nypdcrimestoppers.com,或在推特上聯繫@NYPDTips,也可發送信息至274637(CRIMES)再輸入TIP577,向警方提供線索。所有舉報信息均將嚴格保密。

 

市警與仇亞犯罪審查委員會於7日晚就案件審查舉辦首次記者會。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