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買論文 仁心被玷污

(楊小春 中國)

日前,中國國家衛健委官方通報了36起醫學科研誠信案調查結果:存在買賣論文等學術不端。

論文造假、資料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早已屢見不鮮,但當它出現在醫學科研領域時,除了讓人唏噓的科研誠信現狀,還有令人反思與擔憂的患者健康保障。

論文作為評判個人科研水準、學術造詣的重要標誌之一,它不僅僅是科學研究工作的文字記錄和書面總結,也是個人科研項目申報、評獎評優、職務晉陞的重要條件。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的是,醫學論文的背後,是患者的健康所系、性命相託。

目前多數學術期刊按體裁形式將醫學論文分為實驗研究、臨床分析、療效觀察、病例報告、病例討論等等,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具有實踐性、應用性、科學性、規範性。換言之,醫學論文是建立在大量的臨床觀察、實驗、分析等操作上得出的經驗總結,是建立在生命基礎上的反復實驗以及將運用於疾病診斷、治療的科學指導方法。

買論文,意味著跳過親身實驗、不斷求證的積累過程。儘管醫學論文與醫術水準沒有必然的關係,但要完成醫學論文所進行的臨床試驗、觀察與分析等過程卻是醫生自我提升的重要環節。

論文買賣的背後,是一條成熟的論文交易黑色產業鏈。從論文撰寫、選刊投稿、審稿改稿到最終發表,論文代寫機構提供「一條龍」服務。儘管我國出台了對學術不端的界定來規範學術期刊論文作者、審稿專家、編輯者的學術行為,可對於論文代寫機構的懲處機制尚未完善,加上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利潤,這些機構發展得「如日中天」。

加強立法規範、加大對論文買賣的懲處力度來整肅科研環境迫在眉睫。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