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創造融合的局面

(許倬雲 歷史學家)

朱雲漢教授撰成新作《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討論世界的裂解與融合,請我撰寫序文,拜讀之後,深有感觸。2019年8月11日,《紐約時報》刊載的新聞,就有不少世界各地的動亂。僅各處新移民與當地主要族群的衝突的新聞,就不少於5條;衝突出現的地點,遍及挪威、瑞典、美國的德州、亞洲的喀什米爾;牽涉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的事件,至少有7件,包括中美貿易戰、北美自由貿易區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日韓貿易糾紛、歐盟與英國脫歐問題、中東石油國際禁運。

朱雲漢教授討論的主旨是在最近一二十年中,世界各處政治經濟局面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尤其是民族主義問題達到高潮。這民族主義問題不是肯定自己,而是排斥他人。同時出現的是經濟發展的混亂,也使得過去已經維持三十多年的供應鏈幾乎處處斷裂。

回憶當年,大約是1960年以後,世界各地都在討論全球化。而到今日,在推動全球化發展中,也產生了去全球化呼聲,國與國之間的衝突、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顯著。

全球化這一夢想其實與大同世界有相當大的不同。在中國文化中,大同世界是無私的世界。20世紀討論的全球化,則是一個相互依賴的世界。大家相互融合,而不是彼此分割。目前有一些國際組織,如世界貿易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還有就是歐盟從一個產業結合體,演變為歐洲大聯盟的雛形。凡此,都將加速推進全球化的過程。

但是進入21世紀以來,這種趨勢被美國的領導者——特朗普總統悍然推翻。他或者主動退出協定,或者乾脆廢除協定。

全球化的現象,本來是基於經濟資源配置和產品的流通,而構建彼此聯結的供應鏈。但進入21世紀以來,突飛猛進的信息科技,將信息鏈的聯繫迅速轉移到個人手中。信息鏈的緊密聯繫,讓人們感覺天涯若比鄰。任何地方的信息,俄頃之間,就可以到達另一地方,這增加了合作的機會,也增加了衝突的可能。

如此順暢推行的全球化,為什麼忽然之間又出現了問題,以至於每個國家都出現了像特朗普那樣的人物?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唯我獨尊。在富有的國家,典型的是「使美國再次偉大」這種口號。而在窮困的地方,則是窮凶極惡地剝削百姓,使其上層比任何階層都要優越。

17世紀,《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以後,歐洲揮手告別了名義上的帝國體制,承認列國體制的秩序。從17世紀到今天,歐洲戰亂不斷,其原因都不外乎爭奪霸權:地中海東、西之間的爭霸,歐洲大陸上中歐與西歐的爭霸。近代以來,歐洲的霸業爭奪,表現為法國、德國、英國之間的征戰。有一方坐大,另兩方就合力而攻之,兩次歐洲戰爭都是如此。

由世界格局論,大英帝國的擴展與資本主義的發展共生,其國旗飛揚各處。英國一度佔有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和大半個地球的資源。但它與羅馬帝國一樣,是鑲嵌的格局,而不是融合的秩序。

在大英帝國內,印度還是印度,馬來西亞還是馬來西亞,甚至英語民族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一旦分出去,只是同語言的原因接受為同族,但絕對不會趨向國與國之間的融合。目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因為脫歐,自外於歐洲,其內部也可能分裂。

以上所說,兩千餘年來,西方世界的力量一步步擴大和強盛,最終成為地球上的統治群體。然而,西方稱霸世界的時候,尤其是後半段,我們只看見他們搶佔別人的領土作為殖民地,沒有看見以「和」引起的合作,而只看到以「力」進行的利益爭奪。

更可詬病的是,西方殖民各處,又往往以「一神信仰」的排他性,視各處有色人種為異類,悍然掠奪、奴役,甚至殺戮,何來融合的觀念。

鄙意以為,自公元前四千年以前,高加索山下的人馴服了馬匹,加長了活動距離,也擴大了其控制範圍。很快西方人發展了騎乘技術。馬上民族一撥兒又一撥兒,四下擴充。其中的一路湧向了南亞次大陸,後來者處於先到者之上,構成了千層糕一樣的制度。

而向西擴充的路線,將先到者推到大陸旁邊,後來者佔據主要地區,各處建國。他們衝擊原住民的社會,改組原有格局:或以宗教信仰,或以結盟方式,構建列國體制。但是如此局面依然是鑲嵌,而不是融合。最近的個例,原本可能逐漸走向融合局面的歐盟,卻因英國的脫歐,引發了內部的矛盾。從此以後,歐洲融合的機會只會更渺茫。

美國在特朗普的治理下,悍然撕毀各種條約約定,或者努力將原有的合作條約重新簽訂。他要求各國接受霸主的約束指揮,凡參與新訂條約的國家要承擔義務,只有霸主美國可獨享權力。原本似乎正在開展的全球化進程,因為美國一直以「霸主」姿態自居,以至世人終於發覺,全球化不過是一個幻影,其背後仍是「強者為王」的現實。

相對而言,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的融合過程,何嘗不是刀光劍影,人喧馬嘶。在春秋戰國,經過不斷的戰爭,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但在這一競爭過程中,各國彼此學習,以至於秦漢統一之前,各國已紛紛實現了內部的郡縣制度,也紛紛招納客卿,借用賢才,為自己服務。它們無不推動資源流通,逐漸構建了資源流通的道路網絡。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推動「書同文,車同軌」,規劃度量衡標準化。出於同樣心態,戰國招賢納士的政策,在秦漢帝國發展為察舉制,延攬賢良為國家工作。漢代終於將中國融合成一個結實的集合體,華夏世界因而鑄造成一個文化與經濟共同體。

中國的「天下」,其終極境界是大同世界。儒家講究修己、安人,終於安天下百姓。《禮記·禮運·大同篇》 盼望的大同世界是,選賢與能,人人有職業,老幼婦孺都受到照顧。人有能力,應當服務大眾,而不是只為自己;資源屬於大眾,不在自己。當然,如此美好的世界,不易企及,卻應是憧憬與努力的目標。

以上所說是我對朱教授大作的感想。提醒各位讀者,也許我們可以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我們要在自己的周圍,主動創造融合的局面,而不是鑲嵌的裂解。我們盼望,特朗普現象只是過眼雲煙。這種忽然出現的一個「另類」,終將會在人類的正常心態中化解於無形。

我盼望,有朝一日,人人都能覺悟:個人不能離群獨立生活,任何族群不能永遠稱霸,世界的和平必須建立於各族群之間的融合之上。 (節錄自觀察者網)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