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鐵路繼續成為社區動力

十年前,筆者剛回港投身社會時,正值金融海嘯的復甦期,其中一個工程界的喜訊就是「五條新鐵路工程」,隨港鐵上月公布東鐵線將於二○二二年六月或七月通往港島,這五條新鐵路轉眼間已經變成我們生活不可或缺一部分。

《施政報告》公布了政府多條鐵路計劃,社區人士亦十分關心在他們家門前的「屯門南延線」和「東涌西延線」。此時往往會有人提到港鐵獲得車站的上蓋發展權,才是社會上最大的得益者。

但其實每條新鐵路的成本都要數百億計,主要花費於建築工程、購買車廂和電機系統上,這個規模的投資想必難靠日常十元八塊車票收入來彌補,因此出售上蓋物業的補貼既可毋須只問公帑「 錢」,又可以解決香港目前的住屋問題,相得益彰。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新鐵路在興建時,同時亦會為社區帶來新的設施,例如天橋、升降機等過路設施,亦有就是公園等的康樂設施,為社區帶來快捷方便的鐵路服務,同時讓街坊日常生活因為增加了社區設施而受惠。

再者,港鐵的大股東其實是政府自己,現時政府在港鐵身上收到的股息,都會撥入庫房,讓政府提供公共交通補貼計劃,惠及搭巴士、小巴、渡輪等的乘客,說明很多人往往會注視港鐵是否有新項目便「著數 」。

但他們就忘記了其實「做大鐵路個餅」最後得益的也是全香港市民,遇上經濟周期好壞,港鐵仍然支撐社會的一根柱梁。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