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迪臣街47號料變遊民收容所 周邊商家居民大多蒙在鼓裏

麥迪臣街47號現為華埠共同發展機構辦公室所在地。

本報記者許可紐約報道

繼本周傳出華埠東百老匯街91號「金匯大酒店」將被改造成提供120個床位的遊民收容所後,本報昨日(24日)與市社會服務局確認,市府有計劃將位於華埠南側麥迪臣街47號、現為華埠共同發展機構辦公室的樓宇將被改造成另一處遊民庇護所。多位附近的居民和商家均表示對此消息毫不知情,但對於在該處建遊民庇護所,社區中既有支持也有反對意見。
市社會服務局遊民服務局發言人表示,根據計劃,麥地臣街47號將被改造成高質量的「避風港(Safe Haven)」設施,將提供49個床位及相關服務。「避風港」為市府專門建設遊民收容所的合約承建商,全市各區大部分的庇護所均由其承建。位於東百老匯91號的遊民收容所也是其承建項目。該局還指出,「避風港」是小規模、低門檻的過渡性住房設施,專門為幫助無住所的而不得不棲居街頭或地鐵的人從暫住到獲得永久住所的過渡而度身定制的項目。

華埠共同發展機構影響最大

遊民服務局指出,在2019年秋天華埠發生4位遊民在睡夢中被人殘忍錘殺在街頭的慘劇後,全市的民選官員及社區均呼籲採取切實措施來加強對未能進入收容系統的弱勢群體所在的區域的支持,「我們相信在華埠的『避風港』將為面臨沒有庇護所可去的遊民提供重要的資源,尤其是針對下城的需要幫助的群體。」目前,麥地臣街47號是華埠共同發展機構的辦公室,一旦要修建庇護所,該機構受到的影響最大。該機構行政總監陳作舟表示,該處樓宇為聖約瑟夫/聖占士教堂所有,在該機構租下麥地臣街47號作為辦公室前,它原本就是一處針對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庇護所。陳作舟說,自己於今年夏天左右接到代表教堂的房產代表的電話,對方稱教堂可能有計劃想要收回該場地作為庇護所,「我們辦公室內還堆放著許多物品,如果要我們搬走必須要給予一定的時間找到新址。當我發信問及何時需要搬走後,消息石沉大海,對方再無回應。」陳作舟表示,自己聽說該地址將恢復為家暴受害所庇護所,但不知是否將成為針對遊民的收容所。
麥迪臣街47號周邊的居民和商家大多都表示從未聽說過該計劃。在華埠共同發展機構隔壁的雜貨鋪老闆邱女士表示,她在此經營店鋪已有逾10年的時間,近期也沒有聽說麥迪臣街47號將被改造成庇護所的消息。邱女士表示,幾年前,對街史密斯政府樓附近就開設有一家女子收容所,但當時許多收容所的住客常常來店中偷東西,讓她倍感頭痛,「一些人悄悄將化妝品之類的小玩意塞進口袋就走。我不願為了小錢跟她們吵架,但不吵架她們會繼續進來偷東西。」邱女士還表示,自己曾被進店的偷竊者咬傷手臂,情急之下立刻報警,「如果真的在隔壁開庇護所,這樣的事恐怕會再發生。」在華埠共同機構另一側的髮廊老闆麥克斯則表示,他不願市府在附近修建收容所,「到時一定會有大量閒雜人等在附近聚集,顧客們看到後都不願再過來了,商家們的生意一定會收到影響。」他還指出,市府應當加強同社區的溝通,不應在做出相關決策後才通知當地民眾和商家。
住在麥迪臣街47號對街史密斯政府樓的鄭女士和姜女士則對修建庇護所持有不同觀點。姜女士表示,冬天已至,如果不給遊民提供庇護所,很多人可能會凍死街頭。但她希望庇護所能盡量修建在遠離居民區的地帶,以免部分可能有精神問題的庇護所住客白天出來擾民。
鄭女士也指出,如果能將遊蕩在街頭或地鐵中的遊民統一收容到庇護所,將令街頭和地鐵的治安改善很多。她表示,由於附近許多遊民無處可去,不少人就在政府樓內的過道大廳休息或過夜,「我們進樓坐電梯都很不安心,有的人在裡面抽煙,有的精神不穩定的人還會辱罵或打人。與其走在街上或做地鐵膽戰心驚,不如為他們提供一個住所,使他們不必再到處遊蕩。」

華埠共同發展機構辦公室內堆放了許多物資,陳作舟表示,如果要搬遷,如何搬運這批物資也是難題。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