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除大灣區旅遊障礙

(香港智經研究中心)

政府近日正為恢復與內地正常通關準備,雖然確實日期尚未可知,但香港應同時作出部署,為貫通大灣區,發展一程多站旅遊做好準備,讓香港能在全球從疫情恢復過來時,吸引國際旅客遠道而來。這不僅有利香港旅遊業發展,亦有助達到《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目標。

疫情下,雖然海外旅客絕跡,但香港旅遊業界構思了各類特色旅遊產品,開拓當地遊市場。郵輪公司舉辦的公海遊,在一個多月間已接待了逾兩萬名香港旅客;另有航空公司推出「環港遊」航班,滿足港人「想飛」心態;近日更有巴士公司配合萬聖節推出限定「鬼車」,以巴士接載乘客夜遊港島探秘恐怖異域。

這些「上天下海」的海陸空深度旅遊體驗,長遠其實不限於服務當地人,更有潛力作為大灣區旅遊「一程多站」的賣點,為跨境旅遊帶來新商機。

其實,香港早已具備作為大灣區旅遊「一程多站」門戶的硬件。香港擁有龐大航空連繫網絡,超過一百二十家航空公司在香港國際機場營運,連繫至世界各地逾二百二十個航點。

機場同時設有連接大灣區各城市的跨境客車、快船等陸路和海路交通服務,加上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便利香港融入大灣區的交通基建設施的輔助,接待更多國際旅客的能力,毋庸置疑。

只要粵港澳往來逐漸恢復正常,當局便可引導及協助業界,以飛航遊、海上遊、高鐵遊、巴士遊及自駕遊等主題,發展多樣跨境旅遊方式和活動,建立起大灣區旅遊品牌。

唯即使是本土旅客,要真正穿梭大灣區,也要克服一些制度上的障礙。以下將以自駕遊為例說明,三地政府需如何由內循環做起,為日後開放國際旅客暢遊大灣區做好準備。

障礙一:跨境租車自駕遊 三地未通關

現時香港私家車若要往來香港與廣東省,一般必須取得粵港跨境私家車常規配額,申請者需按廣東省政府要求,具備一定納稅額或捐贈額。一九年粵港澳三地政府推出「港珠澳大橋大灣區配額計劃」,允許已同時持有粵港澳三地配額及牌證的港澳跨境私家車,利用港珠澳大橋穿梭三地。

為進一步開放香港市民北上自駕遊,粵港兩地政府正推進「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待疫情受控和免檢疫「通關」逐步實施後,容許合資格香港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往來香港與廣東省,而毋須事先取得常規配額。

然而,上述多個計劃的主要對象為非商用的私家車,過境出租車並不適用。而過境出租車只能經粵港和港澳口岸分別往來兩地,未能做到三地互通。

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領頭制訂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提及「探索試行核發三地通行自駕旅遊營運車牌」。三地政府應盡快探討和推進相關建議,打通租車自駕遊大灣區的邊境關卡,讓有車牌但沒有私家車的旅客,可以透過租車享受在大灣區自駕遊的樂趣。

障礙二:保險保障不全面

自駕旅遊者在外地人生路不熟,萬一發生交通意外,購買保險可以為其人身意外、醫療,以及不可預計的第三者索償提供保障。

唯廣泛來說,大灣區旅遊保險的保障範圍仍不全面。業界現時雖有提供大灣區旅遊的保險服務,但一般服務計劃受申請資格、承保期及啟程地所限,例如承保期大多是數日,並必須為香港出發及返回香港的單次旅程。

為配合飛航遊、巴士遊以至多樣主題的深度遊旅程,業界宜考慮針對大灣區自助遊的旅客,提供更具彈性的旅遊保障,包括放寬申請資格,旅程不限在香港啟程唯須經香港安排及付款;提高承保期和保障額度;以及擴充保險種類和延伸保障,涵蓋各種業餘活動保障、馬拉松團等多個類別。

障礙三:駕駛要求、文化有異

粵港澳道路設計、駕駛文化有異,對司機的駕駛技術、經驗及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亦不盡相同。自駕遊旅客應仔細考量本身是否具備在三地駕駛的經驗、知識、能力和信心,方可保障自身、同行者及當地居民的安全。

有見及此,當局應製作一套完善自駕遊指引,方便駕駛者釐清大灣區自駕遊的各項規定,包括上述多項跨境自駕遊計劃的申請程序、車輛保險、租車和還車地點,以至駕駛文化等事宜。

粵港澳近年不斷加強跨境連繫,遊客可透過海陸空交通服務穿梭三地,為大灣區旅遊奠下基礎。若三地政府聯同業界,發展不同類型的跨境旅遊方式和活動,同時消除大灣區旅遊的障礙,將可為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創造獨特、深度的體驗。這不但有助吸引國際旅客在未來到訪,亦能擴大外界對香港航空業客運需求,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