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方案帶給香港新機遇

(陳克勤 香港立法會議員)  

不久前發表的《施政報告》為香港謀劃了一個宏偉的發展藍圖,各界都翹首以待這份《施政報告》的落實和推行。除此之外,近期有另一份文件也對香港的未來影響深遠,就是中央上月公布的「前海方案」。這個方案是因應「十四五」規劃深化推進深圳前海與香港的合作發展而誕生的。在新時代新格局下,港深兩地應加緊就如何透過思維與制度創新,推出兩地更深化的改革對接與聯通措施。此舉可以讓香港具優勢的專業服務業「走出去」,協助深圳、大灣區以及國家成功建設高度改革開放的試驗場;同時達致香港未來北部都會區「職住平衡」的發展格局,充分善用「前海方案」中賦予香港與深圳兩地發展的空間與優勢。

可是,過去多年來,大部分港人充其量只會想起前海有個支援青年人創業的「深港青年夢工場」,仍感覺與前海的距離很遠。在前海設立公司的香港企業數目近年在疫情下似乎有所回落,反應未算十分熱烈。

其實,現時前海對港資公司註冊設有相當優惠的政策,包括已取消了資本限制,符合條件的企業亦可減按一成五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或同等層次的高端、緊缺技術人才,還可享受人才所得稅財政補貼等等。

香港未來的發展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施政報告》提出建設面積達三百平方公里的北部都會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以鐵路發展延伸為主要骨幹帶動,跨越后海灣、大鵬灣和深圳河而相互連接,形成「雙城三圈」格局。這有別於過去的《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這類較為著重香港的規劃。今次打破了特區邊界的空間觀念,能夠更全面、更長遠地去設計香港的未來發展和升級轉型。與新加坡相比,香港最明顯的優勢就是有國家作為強大後盾,可以與大灣區各城市進行協同發展。因此,中央公布的「前海方案」與《施政報告》公布的香港北部都會區計劃,不止聯合帶動香港經濟進入新發展時期,成為促進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兩大政策,更將為香港經濟開拓多元化的產業結構、為市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正如行政長官早前說過,香港前景非常好,現在的確是打拼的最好的時刻。

所以,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及旗下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的大灣區發展專員,要更多與內地相關部門定期和按項目非定期接觸,謀劃深圳前海未來更高層次的開放與規劃,以「先行先試」方式,推動兩地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以便落實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並推動產業發展。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