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彈讚讚 香港北部都會區計劃

在日前公佈的香港特區政府二○二一年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了建設香港北部都會區的計劃,在例行公事的幾萬字報告中,這算是個大亮點,不消說,馬上引來一番熱議。

這個計劃的內容主要有幾點:一是建設香港北部地區面積大約三百平方公里的宜居宜業宜遊都會區;二是都會區將會建成九十點五萬至九十二點六萬套住宅,可容納約二百五十萬人居住;三是拓展由西到東的香港——深圳口岸經濟帶,甚至更深的經濟腹地,擴大香港產業基礎,優化其經濟結構;四是最大限度獲取香港、深圳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紅利,使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人稱,這是幾十年來香港政府在土地問題上的最大動作。也有人認為,這將根本改變香港一百多年來南重北輕的城市格局。在相當一部分市民中,對這個前景充滿了期待。

不過,在一片喝彩聲中,也有不少擔憂和猜疑。有人認為,這個計劃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多年來,香港人居住困難一直存在,人均居住面積低於一百呎的大有人在。為了控制總價格,香港很多房子的設計都不敢設陽台。普通港人輪候的政府公屋,一套也就是三四百呎,這個面積要擠進去一家幾口,只能算是聊勝於無。所以,對於許多香港家庭來說,增加住房面積,改善居住環境,其實是更為迫切的事情,哪\xf9媯弗o了再熬二十年。

此外,資金投入巨大,也使不少港人擔心。以常識推論,實施這個計劃,港府財政開支勢必加大,這就會影響其他社會福利的撥款。北部開發計劃萬一爛尾,或是拖得太久,那就反成了「吃不到羊肉卻惹了一身騷」。

再有,有人擔心,北部開發一下子建起那麼多房子,會不會衝擊香港樓市。倘若樓價急跌,已貸款買樓者就可能背上負資產。這又是一個「就得哥來失嫂意」的狀況。何況,已經買樓的多數人都是經濟能力比較強的人,他們在社會各行各業多為精英骨幹,讓他們背上負資產,必然會引起社會各方連鎖反應,產生更深層次的不穩。

還有,一些環保團體也會發聲反對。這是香港一個特色。這些團體雖然人數不多,但聲音很大。有人長期住 房、睡鴿子籠不打緊,山上的鳥、水中的魚,不自在卻不行。香港有過這樣的實例,某個新發展項目發佈後,在接下來的跟進流程中,土木工程拓展署與規劃署研究了五年,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用了六年,《城規條例》程序又花去一年半,最後,一名市民申請司法復核,繼續再花超過一年,加上其他一些程序,該項目至今已經折騰了十六年,仍無結果。

也有人提出,香港政府如果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xf9堙A僅僅關注北部都市區,卻忽略了其他社會問題的解決。特別是對目前尚處於生活困難狀況的社會階層,他們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地解決現實問題,如果讓他們眼巴巴地再等二十年,而眼前的各種困境卻一點也得不到舒緩,那就太不公平了。

香港回歸已經二十四年了,政治環境有否改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生活環境的改善是最貼近人心的。提出香港北部開發計劃,確實抓住了香港長遠發展的關鍵,值得期待。但要實現,絕不簡單。其推進過程肯定會遭遇政治、經濟、社會輿論多個方面的阻力。這對特區政府是個嚴峻的考驗。如果特區政府在民生方面不能做到年年有進步,遠景有盼頭,使廣大市民都能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那麼,想香港大眾真心實意,口服心服地認可回歸祖國、一國兩制是大好事,那可不是容易做到的。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