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灣區小喀布爾

美達正在製作阿富汗食物。

擔憂在阿富汗的大女兒,美達忍不住落淚。

菲蒙阿富汗社區中心周五正在進行集體的禱告儀式。

阿富汗婦女必須與男性分開,在屏障後禱告。

菲蒙阿富汗社區中心瓦達克介紹阿富汗社區在菲蒙。

阿富汗傳統服裝店賣出的阿富汗服飾。

阿富汗超市中,民眾正在購買實惠的阿富汗傳統大餅。

(文/圖:記者徐明月)

今年九月初美軍徹底撤離阿富汗,結束了在阿富汗的駐軍歷史,大批阿富汗人隨美軍乘坐軍機離開祖國,以難民身分入境美國。美國共將接納近五萬名阿富汗人,分散到全國各地。加州一向對移民友好,公開表態願意為阿富汗難民提供幫助。不過很多三藩市灣區民眾不了解的是,位於東灣的菲蒙市(Fremont)有最悠久的阿富汗難民歷史,也是西方世界最大的阿富汗社區。阿富汗人從上世紀在這裡扎根,面對著祖籍國的戰亂、與本地語言與文化不通等挑戰,他們努力融入美國,也努力在黑暗中尋找一絲的光亮。

位於菲蒙市的一間新開的美阿融合餐廳Express Kabob中,59歲的阿富汗難民美達正在廚房製作一道地道的阿富汗食物——烤雞串。她平靜而從容,在記者採訪期間,時常用母語普什圖語和老闆溝通,展示完整的製作過程,時不時問這樣那樣是否好看,甚至還比出勝利的手勢和鏡頭打招呼,看起來是個非常簡單開心的人。

美達身穿西式服裝,戴著阿富汗婦女的傳統頭巾,顏色並不鮮艷,看起來是每日都穿的普通款式。如此大年紀的女性還擔任餐館後廚這樣繁重的工作,記者不禁希望和她聊聊,她雖然有些驚訝,但也欣然答應,在老闆協助翻譯下接受訪問。

來美途徑多迂迴

美達和小女兒是以難民的身分移民來美,如今已經五年,已拿到綠卡。因為直接從阿富汗移民美國很難,很多想要逃離阿富汗的人都是先入境印度,在那裡待兩年,以印度難民的身分才能來美。她來自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丈夫已去世,留下兩個女兒和她。小女兒如今剛滿20歲,大女兒三十多歲已經嫁人。

阿富汗動盪的政治環境以及對美國生活的嚮往,讓美達萌生移民美國的想法。原本她想著先和小女兒過來,然後再申請大女兒一家來應該不是難事。但計劃不如變化快,今年9月美國突然撤軍,阿富汗局勢急轉直下,大女婿原本是前政府的僱員,如今塔利班當政,女婿雖然不再工作,但因為擔心新政府會對前政府僱員帶來危險,每天躲在家裡不敢出門,情況非常糟糕。

美達說自己年齡這麼大工作的原因是不得已,小女兒剛剛成人,大女兒的家現在幾乎沒有收入來源,她必須工作賺錢,然後養活小女兒和寄錢給大女兒。她稱令人遺憾的是,美軍撤離後,塔利班停止所有的銀行,她現在連錢都不能匯給女兒,也不知道她們該如何度日。說到這裡美達傷心的哭泣起來。

美達來美國沒有別的技能,不會英文也沒有特別本事的她幾乎沒有用武之地。只是作為一個阿富汗婦女,會做一手地道的阿富汗食物,這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卻是本地很少人有的手藝。疫情期間她為了繼續維持生計,前往阿富汗社區組織找工作,聽說正有一間阿富汗餐館招聘廚師時,她毫不猶豫的申請並幸運得到錄用。

最牽掛骨肉隔兩地

餐館東主瓦達克(Fareed Wardak)是已移民三十多年的阿富汗人,也是菲蒙阿富汗社區中心(Afghan American Community Center)的創辦人和董事會主席。他說像美達這樣既是長者又是女性的阿富汗人還出來工作,是非常鮮有的。他並沒有因為這兩個身分狀況而將美達拒之門外,反而品嚐過她製作的美食後非常讚賞,並表示美國很少能有會製作阿富汗食物的人,所以聘用了她。

美達說現在她在美國的日子過得很滿足,有社區組織幫助她,她也努力掙些錢。說到最需要的幫助當屬語言,對於本地政府並沒有太多的要求。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見到大女兒,自從離開阿富汗,兩人已經有七年沒有見過面了。

當問到是否想回到阿富汗時,美達搖了搖頭,坦言這很難,只是想知道如何才能讓大女兒也移民過來。說到這裡她眼睛突然閃光,甚至詢問記者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她女兒移民,彷彿這個問題她見人就問,已經非常習慣。

採訪期間美達多次落淚,談到大女兒,談到在美國的生存,談到對未來的不確定。美達是個懂得感恩的人,採訪結束她特別和記者說謝謝給她一個機會講出自己的狀況,她願意讓更多的人知道她的遭遇,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和幫助他們這些在美的阿富汗人,不要歧視他們。

信抑凝聚同胞互助

美達的個人遭遇可以說代表著大部分在美阿富汗移民,他們從戰亂的祖籍國逃離,雖然日子更加安全,但語言文化的挑戰卻是一大障礙,社區組織在這方面發揮關鍵的作用。瓦達克帶領記者參觀了位於菲蒙最大的阿富汗社區組織「阿富汗社區中心」,有幾百位阿富汗會員,他們因為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聚集在一起,讓自己的日子沒有孤單。

每周五,阿富汗社區中心內就會聚集上百人,共同參加伊斯蘭教的禱告儀式。阿富汗人對伊斯蘭教有著虔誠的信仰,無論發生什麼事,禱告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認真的人每天五次,還有各種儀式。中心最大的空間就是鋪上地毯的禱告場,人們必須脫鞋進入,對信仰的尊敬從小事中便可窺見。

受伊斯蘭教影響,阿富汗文化傳統上注重男女有別。例如進入中心男士和女士的入口即不同。瓦達克解釋表示這是因為入門需拖鞋,所以特別設置出兩個出口分供男女使用。而在禱告場中,只有男人可以在主場面對面聆聽禱告師帶領禱告,女人則必須在屏風後,不能與男子同場,只能聽禱告師的聲音。這種規矩到美國依然如此,沒有改變。

瓦達克表示,每周的集體禱告以及中心其他的活動,包括活動室、兒童學習和語言服務等,為阿富汗人建立了一個凝聚在一起的機會。但是阿富汗人因為傳統文化的原因,普遍比較安靜,多專注在生計上,很少參與公眾事務。畢竟對於他們來說生存已經是難事,平安是最大的幸運了。他並評價阿富汗人在灣區是非常勤奮與樸實的代表,對於下一代的教育也非常重視,隨著一代又一代的發展,如今已經有很多人從事電腦科技等高薪領域。

難民未必會來灣區

加州州府沙加緬度以及菲蒙市均做好準備,迎接更多的阿富汗難民,但因為加州特別是灣區普遍生活水平較高,聯邦將把大部分的難民分散到不同的州,大部分會是佛州。

菲蒙市華裔市議員邵陽說,阿富汗社區在菲蒙市的族裔排名中排到第三位,前兩位是印度裔和華裔。據不完全統計,阿富汗裔估計有兩萬人,普遍較為低調,不太愛參與社會活動。為讓阿富汗人更好地融入主流,市政府從提供多語種上服務,並有專門為阿富汗社區建立的基金及機構。美國撤軍後,菲蒙第一時間建立阿富汗人基金援助本地阿富汗人。

瓦達克說,灣區對阿富汗難民的整體環境還是非常友好的,這裡族裔多元,人們都很開放。不過要是較少少數族裔的地帶,就難免會有歧視等事情發生。雖然他表示在灣區未發生過這類事情,但的確有聽說有人會對阿富汗人是否會為恐怖分子的擔憂。對此瓦達克認為,阿富汗民眾就像大家一樣,是非常守法傳統的民眾,希望人們放心和阿富汗人接觸,更多些理解。

對於有人擔憂阿富汗難民中是否會融入恐怖分子,邵陽則表示難民也是通過合法途徑入境,也都有可靠的安全檢查,政府都是本著相信與幫助難民的基礎上,盡力將各種危險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與華人找到共同點

在援助的人群中,華裔沒有落後。上個月底,在菲蒙市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募捐活動,由華裔社區發起,阿富汗裔和亞裔一同慶祝中秋,大家積極為阿富汗難民募捐,表示考慮到難免有難民會來走親訪友,所以決定為全美最大的阿富汗社區伸出援手。華人與阿富汗人似乎有著天生的友誼,一些相似的傳統文化令這兩個民族的人惺惺相惜。

來到位於菲蒙市的菲蒙大道(Fremont Blvd.)上,與Bonde Way相夾有一個街區非常與眾不同,十幾個店鋪都是雙語,分別是英文與阿富汗語,種類也很多樣,包括超市、修車行、蔬果攤以至服裝店等,是全灣區甚至全美阿富汗人最多的社區中的主要小商業聚集地。

Maiwand超市東主一聽說是中文媒體來訪,非常熱情,作為附近唯一一間大型阿富汗人開的超市,他每周二賣羊肉時,都會迎來很多華人顧客,還讚歎他的羊肉新鮮。他說阿富汗人做生意非常實在,就拿店裡的最受歡迎的傳統阿富汗大餅來說,半人高的餅僅售價3元,每天都很搶手,有人甚至20張20張的買。

阿富汗現在的狀況令在美的阿富汗裔非常擔憂,東主表示雖然不再居住在那裡,但祖籍國的發展依然牽動著他們。對於塔利班的執政他們非常不安,現在阿富汗人心惶惶。而對於美國的緊急撤軍,則認為撤軍的決定是對的,而倉卒毫無計劃的撤軍則傷害了阿富汗民眾的心。

瓦達克表示,如果能夠慢一點,好好妥善安排好撤軍後的情況,就不會造成現在的局面。原本美軍在阿富汗民眾心中形象還不錯,此次撤軍則讓他們感覺到美國似乎絲毫不顧民眾的感受。對於阿富汗的未來,瓦達克認為阿富汗不能僅僅依靠美國,未來可以有更多的國家如中國等來幫助阿富汗,或許會有新的希望。

星島檔案